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2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关于煤成气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宜春 《贵州地质》1992,9(1):99-108
本文运用了两种采样方法和三种气样,100多个样品,分析研究了煤成气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提出了多数矿区的煤层甲烷的δ^13C1都比煤层气气藏内的δ^13C1低得多;在论述了我国煤层气甲烷δ^13C1的一些特征和它们的一些变化情况后,得出了解吸气中重烃浓度、δ^13C1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二安替比林基—(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与钡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云  许伟龄 《岩矿测试》1992,11(3):228-231
  相似文献   
73.
贵阳近郊水稻田释放甲烷显示出一个三阶段的日变化过程:早晨至正午前后,稻田甲烷的释放处于一个相对低落阶段:下午至晚上,释放过程逐渐加强,并可能出现一至两个释放高峰;此后甲烷的释放又进入逐渐减弱阶段。贵州水稻日甲烷的δ^13C值在-64.5‰--54.1‰范围内变动,平均占δ^13C值为-60.7‰,与美国和肯尼亚所报道的稻田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相近似。  相似文献   
74.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  相似文献   
75.
Using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fluxes of CO2,CH4 and N2O were measured in the alpine grassland area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determinations of mean fluxes showed that CO2 and N2O were generally released from the soil,while the alpine grassland accounted for a weak CH4 sink.Fluxes of CO2,CH4 and N2O ranged widely.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occurred in August,whereas almost 90?of the whole year emission occurred in the growing season.But the variations of CH4 and N2O fluxes did not show any clear patterns over the one-year-experiment.During a daily variation,the maximum CO2 emission occurred at 16:00,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emission in the early morning.Daily patter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CO2 flux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ir temperatures(R^2=0.73)and soil temperatures at a depth of 5 cm(R^2=0.86),whereas daily variations in CH4 and N2O fluxes were poorly explained by soil temperatures and climatic variables.CO2 emissions in this area were much lower than other grasslands in plain areas.  相似文献   
76.
冯东  陈多福  刘芊 《沉积学报》2006,24(2):235-241
新元古代晚期约635 Ma的地球发育了到达赤道附近的冰川作用,地质记录上表现为代表寒冷气候的冰期沉积杂砾岩,直接被代表温暖环境的碳酸盐岩层(常称盖帽碳酸盐岩)覆盖。由于盖帽碳酸盐岩奇特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引起了对其成因认识的巨大争论,提出了“雪球地球”和“甲烷渗漏”等假说。“雪球地球”假设可以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地学现象,如低纬度和低海拔冰川沉积、盖帽碳酸盐岩、碳酸盐δ13C负漂移和条带状铁矿层等,但许多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最近对盖帽碳酸盐岩的δ13C分析结果(最低达-41‰)、盖帽碳酸盐岩发育的类似现代冷泉碳酸盐岩沉积组构等似乎支持“甲烷渗漏”假说。  相似文献   
77.
依据地热资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东海海域的分布情况。东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西部边缘岛弧的内侧,又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依据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提供的东海地热数据,经过统计确定出该区域的热流分布,热流平均值为121·0mW/m2,最小值为73·0mW/m2,最大值为168·0mW/m2。同时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模型计算了稳定带厚度,数据显示稳定带厚度平均值为92·2m,最小值为1·4m,最大值为190·6m,薄于其他已经发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约400m)。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分布在条件适宜的陆坡和岛坡上,冲绳海槽底部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对较薄。统计分析表明本区热流值与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仅有0·12。这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所在海域水深较浅时,海底温度的变化迫使运算所应用的非线性方程影响因子迅速积累,从而导致相关系数降低。最后结合东海陆坡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在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情况下,陆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8.
抑制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锂和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锂、锶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甲烷磺酸为流动相,用IonPacCS12A阳离子色谱柱分离后,电导检测器同时测定矿泉水中锂和锶,其检出限分别为0.003mg/L和0.006mg/L。对Li^+和Sr^2+的离子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流动相的选择及干扰离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温室气体源汇及其对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碧辉 《气象科学》2006,26(5):586-590
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温室气体源汇研究以及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论述温室气体研究进展。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主要的温室气体源与汇研究报道很多,但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些研究间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温室气体增加对气候的影响及其检测,主要是利用不同复杂程度的数值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0.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分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很宽, 并且和常规煤成气相比, 煤层气中甲烷碳同位素存在强烈的分馏效应, 使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变轻.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与煤的Ro相关性很差, 以致无法根据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值来判断煤系烃源岩的成熟度.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变轻的程度差别很大, 且明显受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水动力越强,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偏轻的程度就越大, 反之就越小. 前人试图用煤层气解吸-扩散-运移-分馏来解释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偏轻的现象, 但不能圆满解释碳同位素的空间展布. 根据大量的实验和实际数据, 指出流动的地下水对游离气的溶解作用-游离气与吸附气的交换作用是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机理. 煤系中的水对煤中游离态甲烷的溶解作用更容易把13CH4带走, 留下更多的12CH4, 使游离气中12CH4会相对富集, 游离气中12CH4再与煤中的吸附气发生交换, 部分12CH4变成吸附气, 把吸附气中部分13CH4交换出来变成游离气, 交换出来的13CH4再被水优先溶解带走. 这种过程是不停地在发生, 通过累积效应, 引起煤层气12CH4大量富集,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变轻. 通过水溶气的模拟实验研究, 证实了流动的水可以对甲烷碳同位素产生明显的分馏作用, 容易把重碳同位素的甲烷溶解带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