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843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油气地表化探中干扰因素的排除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地下油气藏中烃类垂向运移及其环晕效应已为很多油气田所证实;以此为基础,多指标多参数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化探效果并不总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地表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油气圈闭类型的多样性及化探异常模式的多样性考虑不足.过去,一般在地质及地表地球化学条件都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容易取得化探效果;在复杂的情况下,就很难取得实效.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亲自进行的部分油气化探勘查实例,总结了地表景观、介质等影响因素的排除方法及环晕异常与顶部异常识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2.
煤基岩块孔裂隙特征及其在煤层气产出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中发育植物细胞残留孔隙、基质孔隙和次生孔隙,植物细胞残留孔隙主要为复杂孔隙树结构,有效孔隙率高。基质孔隙和次生孔隙主要为简单孔隙树结构,孔隙曲折度高,有效孔隙率低,煤基岩块中普遍发育宽10~20μm,高50~1000μm的微裂隙,大多数构成连结孔隙和内生裂隙及层面裂隙的重要通道。微裂隙的存在缩短了煤层甲烷扩散的距离,煤层甲烷除在微孔隙中扩散和内生裂隙中流动外,尚在微裂隙中扩散或流动。微裂隙的大小是决定煤层甲烷扩散或流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现波  陈润  林晓英  宋岩 《地质学报》2008,82(10):1382-1389
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将导致煤层甲烷碳同位素以及煤层气多组分分馏,使得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可能;并为揭示注入CO2增强CH4产出提供依据。本文根据Polanyi吸附势理论和实测及收集的等温吸附试验数据,探讨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和多组分气体的分馏。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两个结论:①13CH4在煤表面的吸附势普遍高于12CH4,也就是说13CH4与12CH4相比具有优先吸附、滞后解吸的特点。这种差异具有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特点。②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中CH4和CO2的分馏可归纳为以下3种情形: a. CO2和CH4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CO2的吸附势大于等于CH4,在CO2和CH4吸附势接近的中压阶段(1~2.5 MPa)不利于注CO2驱CH4,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 b. 因CH4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CH4和CO2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在高压条件(>2.5 MPa)下利于注CO2驱CH4; c. 因CO2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CH4和CO2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在高压条件(>2.5 MPa)下利于注CO2驱CH4。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并揭示了在高压条件(>2.5 MPa)下总是有利于向煤层注入CO2强化CH4产出。  相似文献   
994.
应用流动注射导数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义  宋金和  于吉  李鲲 《岩矿测试》2008,27(5):386-388
在自行研制的一套流动注射分析装置上,实现了导数光度法测定金属矿样中钒含量。利用二安替比林基-(对二甲氨基)苯基甲烷与钒显色的适宜条件(λm ax=552 nm),一次注样产生两个拐点导数光度值(△A),进样频率为110次/h,钒含量在0~0.18μg/m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操作简单,用于矿石和炉渣样品中痕量钒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5.
苏新  陈芳  陆红锋  黄永样 《现代地质》2008,22(3):376-381
对2002年"海洋四号"在南海北部深水冷泉活动区水深约3000m海底获得的1块自生碳酸盐岩展开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HD-83站位岩石样品为有多孔不规则块体,属于与扩散流有关的冷泉自生碳酸盐岩。其自生碳酸盐矿物成分为镁方解石或文石,含量达全岩的17%。全岩碳同位素值δ13C为-61.403‰,氧同位素值δ18O为3.5606‰,属于甲烷冷泉喷口成因自生碳酸盐岩,甲烷来源以微生物成因为主。该岩石显微结构有泡孔状、充填通道、不规则裂隙、虫孔边缘加厚4种主要类型。通过对比,推知这些显微结构可能与甲烷分解排气释放或流体逃逸通道有关。本研究注意到在岩石的裂隙或孔道中菌丝体普遍存在,可能属于菌席的组成份子,依靠通道内流体进行化能合成。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背景下有孔虫特征的响应,对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11航次岩芯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 mexicana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冷泉站位U1328和毗邻的非冷泉站位U1327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Buliminamexicana的显微形貌特征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等,证实有孔虫壳体未受到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和自生碳酸盐岩的交代影响,有孔虫壳体的碳稳定同位素呈现明显的负偏。其中U1327站位中U.peregrinaδ13C为-0.67‰~-2.75‰(PDB),B.mexicanaδ13C为-0.51‰~-1.52‰(PDB);U1328站位中U.peregrinaδ13C为-0.72‰~-2.71‰(PDB),B.mexicanaδ13C为-0.58‰~-1.45‰(PDB)。底栖有孔虫壳体的碳稳定同位素负偏成因可能与水合物不稳定分解释放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和食物源有关,因而可较好地指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997.
二安替比林邻乙氧基苯基甲烷与钒的高灵敏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会松  杨光宇 《岩矿测试》1998,17(3):190-192196
合成了新试剂二安替比林邻乙氧基苯基甲烷(DAoEM),研究了它和V(Ⅴ)的显色反应。在H3PO4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作用下,DAoEM和V(Ⅴ)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1.4×106L·mol-1·cm-1,V(Ⅴ)质量浓度在4~60μg/L符合比尔定律。用于钢样和中草药中V(Ⅴ)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结果一致,5次测定结果的RSD在1.8%~3.1%。  相似文献   
998.
高坝洲地区岩溶水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该区岩溶水系统的划分标准,据此对研究区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并论述了各岩溶水系统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相应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识别,并对蓄水后库水的渗漏途径、渗漏量进行了预测,为防渗帷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瓦里关山大气甲烷本底浓度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相色谱法在瓦里关全球基准站进行了大气甲烷(CH4)的连续测量,结合NOAA/CMDL气瓶采样CH4浓度资料的分析结果,给出了我国内陆高原大气CH4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大气CH4浓度在1780×10-9~1840×10-9范围内波动,浓度值的变化范围符合中高纬度地区CH4浓度分布;CH4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夏季的变化趋势及振幅与冬春季有所不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与全球大气CH4浓度本底值季节变化的特征及变化幅度的地理分布不太一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CH4年平均浓度表现为逐年升高,年  相似文献   
1000.
川西南雷波地区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南雷波地区不同高程降水站历时一年48个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到本区大气降水方程,尝试把全年降水期段分为雨季和非雨季,并按降水量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取和川西南地区降水量效应方程和高程效应方程及δ值高度梯度,使所得结果更加逼近实际,相关系数达0.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