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溶液中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电极表面的金属铜形成铜离子进入溶液中,金属氧化溶出时间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峰值与溶出时间成正比,因此峰高与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92.
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可获得海水溶解氧时空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长期监测,但因其在贮存期间和布放期间会发生"贮存漂移"和"测量漂移",需要进行校准.现有的实验室校准方法周期长、操作复杂.本文研究了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在空气和水体两种不同介质中的响应特性,提出一种利用空气介质的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现场校准方法,并...  相似文献   
93.
试样经高温焙烧、碱熔分解,铁、铜、锰、钴、镍、钛、铋、镁等元素呈氢氧化物沉淀而与钨、钼分离;在0.25mol/L硫酸—0.04g/L二苯乙醇酸—0.10g/L二苯胍—20g/L氯酸钠底液中,钼、钨分别于约-0.25V(对饱和甘汞电极钼峰电位)、-0.85V(钨峰电位)产生灵敏的平行催化波,根据极限扩散电流的相对大小(选定区间内峰谷间的垂直距离)同时测定这两种元素。方法样品的测定下限:W(X0+3S)=0.086×10-6,Mo(X0+3S)=0.099×10-6;准确度(RE)≤±10.53%,精密度(RSD)≤7.72%。此方法适用于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等样品中ω(Mo或W)/10-6=(0.10~500)×10-6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基于自然电位方法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电位方法可以应用于水文地球物理领域获取土壤水分入渗特征.通过连续监测野外试验场的自然电位场,获取连续的自然电位平面图,直接获知了土壤水分在平面上的主要入渗区域,同时借助自然电位成像方法,揭示了土壤水分的两个主要通道,并探测出两个地下孔洞的位置,最终在地质雷达剖面图的辅助下证实了上述结论,为水文地球物理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
通过2007年秋季对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现状,并从底质特性、上覆海水以及河流输入等方面深入探讨了Eh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变化范围在-24.8 mV~-366.7 mV之间,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O2/H2O、有机物、MnO2/Mn2+、Fe(OH)3/Fe2+体系控制的弱还原环境转变为由SO2-4/HS-、S/HS-体系控制的还原环境,分布基本呈现自辽东湾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必不可少的因子,但可能由于调查海域沉积速率较高和较强的还原环境的影响,有机质对Eh的分布及变化影响不明显;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Eh,Eh随着硫化物含量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上覆海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也是影响Eh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的调查海域影响更为显著,Eh呈现随着溶解氧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另外,河流输入也是影响该调查区域Eh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影响范围主要在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的冲淡水能达到扇形区域内。近二十年来,陆源排污及海上养殖等人类活动不断加强,造成了有机质与硫化物等污染物质的不断增加,使得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Eh逐渐降低,氧化还原环境发生了明显转变,同时表层沉积物的温度、上覆海水溶解氧、河流的输入及其与海水的混合作用等多种因素造就了该海域目前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分布变化特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地区的污染分布状况,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该海区的环境保护力度,保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6.
利用储层岩石的流动电位特性描述油藏的流动特性已引起地球物理领域的关注。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与毛管电化学理论,建立了渗流场、离子流场和电流场的耦合关系,数值模拟了泥质砂岩储渗特性和电化学因素对流动电位耦合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储层岩石中存在浓差极化效应时,流动电位耦合系数的绝对值随溶液浓度、阳离子交换量、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浓差极化效应对流动电位具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7.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98.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薄层碎屑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平山湖地区11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区含煤岩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及其在视电阻率、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测井方法,如各种测井参数的数据计算方法与曲线处理技巧,为该类地区使用TYSC-3Q测井仪器进行测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该地区煤层具有中高阻、低密度、低放射性、高时差、弱自然电位的物性特征,以多个实例介绍了煤层在不同测井参数曲线上的识别方法及定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00.
以松树头煤矿水文地质勘查为例,介绍了测井曲线在含水层解释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三种曲线对含水层具有明显的异常反应,在含水层中,前二种曲线表现为负异常,后者表现为正异常;对于隔水层,前二种曲线则表现为正异常,而视电阻率表现为负异常。根据测井解释成果与钻孔消耗量、岩心及抽水试验资料相互印证,解释松树头煤矿ZK5-2钻孔368.30~406.42m段,从上到下依次为含水层、隔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四段。另外,从实例应用的三种曲线可知,视电阻率曲线对于岩石粒度及含水层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极差高达117Ω.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