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504篇
地质学   1425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基于GPS资料约束反演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以GPS数据给出的川滇地区(96°~108°E, 21°~35°N)速度场为约束, 依据研究区已知断裂分布情况建立连接断层元模型, 用最小二乘方法反演了该地区主要活动断层的现今错动速率. 结果显示, 印藏碰撞引起的北北东向推挤和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造成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 遇到来自稳定华南块体的阻挡后, 高原东南部物质相对稳定欧亚板块转向南东方向继而向南运动, 使得川滇地区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作顺时针转动, 造成川滇地块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活动, 而其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 其中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小江断裂及其向南西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打洛-景洪、湄沾断裂构成青藏高原东南部东向挤出的东北边界和东边界, 左旋速率分别为0.3~14.7, 8.9~17.1, (5.1 ± 2.5), (2.8 ± 2.3), (7.1 ± 2.1), (9.4 ± 1.2), (10.1 ± 2.0), (7.3 ± 2.6)和(4.9 ± 3.0) mm/a. 青藏高原东南部东向挤出的西南边界似乎不是由单一断裂带构成, 而是在较宽范围内形成的一条右旋剪切带. 位于红河断裂北东侧的南华-楚雄-建水断裂和西南侧的无量山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活动性较强, 分别具有(4.2 ± 1.3), (4.3 ± 1.1)和(8.5 ± 1.7) mm/a的右旋走滑活动. 但金沙江断裂目前基本不活动, 红河断裂的活动性不强. 龙门山一带没有发现明显的地壳活动, 而其西北方向的活动带(龙日坝断裂)约有(5.1 ± 1.2) mm/a的右旋走滑分量.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一些断裂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 其中理塘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4.4 ± 1.3) mm/a, 拉张速率(2.7 ± 1.1) mm/a; 玉农希断裂及其周边地区右旋剪切形变速率为(2.7 ± 2.3) mm/a, 地壳缩短速率(6.7 ± 2.3) mm/a. 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活动性强于北段和南段, 达到左旋走滑(5.4 ± 1.2) mm/a, 拉张(0.5 ± 1.0) mm/a. 与此同时, 讨论了不同断裂锁定深度对结果的影响, 并得到鲜水河断裂的锁定深度为15 km, 70%置信区间为11~19 km. 上述反演结果表明, 研究区存在多条错动速率非常有限的活动断裂, 将地壳分割成多个相互运动的地块, 青藏高原的东向挤出通过这些断裂的活动被吸收和调整, 而不是少数大型走滑断裂的快速走滑造成向东南方向的“逃逸”.  相似文献   
972.
为准确评价敦化团北地区激电异常,研究其产生机制,采用提取激电二次信息的视金属因素(Js)方法,突出与电子导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与电子导体不相关的激电异常。结果表明:测区西北角视金属因素异常与强激电异常相吻合,与电子导体(金属矿化或矿化)相关,而大范围低缓激电异常区没有视金属因素异常显示,说明与电子导体不相关。在敦化团北地区利用视金属因素压制干扰因素所引起的异常,突出与电子导电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效果明显,结合地质揭露工程得出低缓激电异常是由受轻微矿染的花岗斑岩所引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3.
本文是有关中山站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基本观测情况,地面大气电场平均特征,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频谱特征、季节变化、不同天气状态的典型电场特征。  相似文献   
974.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榀1/2比例的一跨两层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框架模型的破坏机制、、出饺顺序、滞回特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从而得出结论:具有腹板双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的钢框架由于节点连接刚度较小,因此框架在侧向力作用下变形较大,但同时此连接也改善了梁柱的内力分布,提高了框架的耗能能力,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75.
电法在地下热水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热水镇的地热资源,运用物探联合剖面法,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推断地下热水形成和运移的水文地质条件;推测出隐伏的断裂带;证实张性断裂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查明该区第四系中视电阻率<40 Ω·m的地层为含热水砂砾石层,圈定联剖曲线低阻带中视电阻率<100 Ω·m的范围为断裂构造脉状地下热水的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976.
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上海地区的综合应用,并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的各种装置形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77.
基于深度学习融合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多光谱(MS)图像的方法主要通过增加卷积层数量描述网络模型尺度,但未能提高算法对不同尺度空间细节特征的提取能力。该文设计双分支的多尺度残差融合嵌套连接网络架构(Double-branch Multiscale Residual-fusion Nested-connections Net, DMRN-Net),将融合任务划分为细节提升和光谱保持两部分:在细节提升分路中,将SAR和MS图像中的高频信息分别经过多深度特征提取层、多尺度残差融合网络层及嵌套连接解码器得到重建图像;在光谱保持分路中,通过融合上采样后的MS图像和细节提升分路结果,将光谱信息注入融合图像中,从而得出融合结果。通过DMRN-Net和传统算法以及普通双分支网络的对比实验表明,DMRN-Net在主观判断和客观评价上均取得较好的融合结果,能在保持光谱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验证了DMRN-Net在图像融合领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78.
陈毛毛  郭擎  刘明亮  李安 《遥感学报》2021,25(6):1270-1283
针对传统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通常会引起光谱失真的问题和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融合方法忽略充分利用每个卷积层信息的不足,本文结合密集连接卷积网络和残差网络的特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融合网络。该网络通过建立多个密集卷积块来充分利用卷积层的分级特征,同时块与块之间通过过渡层加快信息流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对特征进行极致利用并提取到丰富的特征。该网络应用残差学习拟合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之间的残差,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实验中利用GaoFen-1(GF-1)和WorldView-2/3(WV-2/3)的多光谱图像MS (Multispectral Image)和全色图像PAN(Panchromatic Image)(MS与PAN的空间分辨率之比为4)评估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从视觉效果和定量评估结果两个方面来看,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结果要优于所对比的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并且该网络具有鲁棒性,能够泛化到不需要预训练的其他卫星图像。本文方法通过特征的重复利用实现了光谱信息的高保真并提高了空间细节分辨能力,有利于遥感图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79.
钟晓婷 《西部资源》2023,(4):123-126
2021年,全国发生多起地质灾害,对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开展必要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往往被用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文章以洞桥镇两个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点为例,介绍高密度电法在查清山体覆盖层的分布形态和厚度,以及基岩面埋藏深度和起伏形态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0.
为解决现有煤矿电法探测技术存在的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需分多次施工且采集数据量少等方面的不足, 借鉴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思路, 应用“矩形波型”电极布置方式结合“多装置数据提取”技术, 设计一种电法集成勘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一次布线、一轮供电完成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等多种电法施工方式的原始数据采集工作, 提取出多种电法工作方法和装置类型的测量数据, 综合处理得到多种地电场的三维勘探结果, 同时相同施工条件下多种成果相互对比, 提高物探成果解析的精细度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现有的传统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并行电法、电透视法等电法技术取长补短、融合创新、集成应用, 实现工作面煤岩层富水性的高效、精细、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