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9篇
海洋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效果。方法:将86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对照组采用西药干预。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5%(41/43),对照组为72.09%(3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后、随访3个月后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及干预后、随访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寒凝血瘀型PD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年轻女性的痛经情况,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中医体质进行分析,为原发性痛经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女生和医院体检的女性进行中医体质、痛经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共回收1012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中,无痛经者157人(无痛经组),痛经者855人(痛经组),患病率为84.49%。痛经组偏颇体质中,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占比较大。痛经组和无痛经组各个体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组有多个体质的复合性改变。痛经组和无痛经组在睡眠、运动、情绪、家族史、饮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发展与体质类型紧密相关,多种复合体质的人更易发生原发性痛经,而保持良好睡眠状况、稳定情绪、节制饮食并配合适量的运动,有益于防治痛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中药离子导入以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2组痛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月经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2组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CA125、FSH、LH、NLR水平均下降,子宫体积均缩小,CRP水平均上升,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以及中药灌肠疗法可以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水平,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保护卵巢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内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D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VIP)、PubMed 数据库,收集2012—2017年国内灸法治疗PD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专用软件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到94篇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篇RCT文献,其中有2篇文献质量较高,其余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后OR=4.24,95% CI可信区间为[2.90,6.21],经Z检验,Z=7.44,P<0.000001,表明灸法对PD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本研究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灸法治疗P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电针八髎穴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SF-MPQ-2、SF-36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MPQ-2量表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量表评分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SF评分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P、BP、GH、RE、M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系统评价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NGC数据库,检索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2月,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项RCTs研究,涉及72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方面,单用桂枝茯苓胶囊或联合西药治疗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83,95% CI(1.31,2.57),P=0.0004];在改善疼痛程度方面,单用桂枝茯苓胶囊或联合西药治疗其疗效优于对照组[MD=-2.73,95% CI (-4.24,-1.23),P=0.0004];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桂枝茯苓胶囊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11.92,95% CI (-15.83,-8.00),P<0.00001]。结论:单用桂枝茯苓胶囊或联合西药在改善原发性痛经的症状、疼痛程度、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程度及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对照1组单用妇科千金片治疗,对照2组采用布洛芬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3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伴随症状积分、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r)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30/30),对照1组为86.6%(26/30),对照2组为96.7%(29/30),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伴随症状积分,血清E2、P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雷磊教授临床运用九香虫治疗痛经经验。雷教授认为痛经的病因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见肾阳亏虚,实者多见寒凝血瘀、气滞血瘀两类,九香虫性温、味咸,归肾、肝、脾经,具有理气止痛、温肾壮阳之功效,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九香虫具有止痛、护肾、抗菌、抗癌等效果。在治疗痛经的基础方中加入九香虫,可加强温肾壮阳、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