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5篇
  免费   2544篇
  国内免费   2826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077篇
地质学   11965篇
海洋学   993篇
综合类   634篇
自然地理   367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15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409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沉积学报》2001,19(4):524-529,53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 ;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 0~ 34 9℃,气相成分中CO2 摩尔浓度达到44.3%~ 5 6.98%。Fe2+ 、Mn微量元素在鄂 6、定探 1、李华 1井、芦参 1井、陕 8井和旬探 1井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三塘湖盆地目前所发现的原油的C29甾烷 20S/(20S +20R)值大部分小于 0.42,属于低 (未 )熟油的范畴。与国内外报道的低熟油相比,三塘湖盆地物性特征也具有高密度、高粘度及高含蜡量等特征,但其物性偏好。经油源分析,这些低熟油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该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较低,有机质丰度较高,属较好生油岩。通过有机显微组分分析,发现芦草沟组烃源岩以富含腐泥无定形富氢显微组分而有别于三塘湖盆地其它低熟源岩。经热解分析,腐泥无定形是芦草沟组烃源岩主要生烃贡献者,并且其主生烃期Ro 在 0.35 %~ 0.6 %之间。因此,腐泥无定形低熟生烃是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主要生烃机制。另外,在三塘湖盆地原油以及芦草沟组源岩中都检测到 17α(H) 2 5 降霍烷系列化合物,说明三塘湖盆地的低熟油可能与陆源有机质细菌降解改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3.
鄯科 1井是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首次钻穿三叠系的一口科学探索井 ,并首次在三叠系发现轻质油流。文内以鄯科 1井为例 ,运用孢粉组合、岩性组合、地震剖面、倾角测井、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分析了鄯科 1井三叠系内部地层重复的现象 ,这些方法有机的结合和相互的补充打破了单一方法进行地层划分的旧模式 ,初步进行了多方法交互使用进行地质分层的尝试 ,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多解性 ,使地层划分更可靠 ,相信这些方法的交互使用在其他地区和单井的地层划分对比中也同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钻井较少且位于周缘,靠在线井外推的地震解释工作难以控制全区,本文通过对有限钻井的古生界进行声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模拟,根据太原组煤层底界和奥陶系风化壳二者反射的复合程度将本区合成地震记录归纳为高复合型、中等复合型、弱复合型和双相位型四种特征类型,并且同钻井相结合赋予不同类型以古地貌含义,为本区的地震解释及标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有机包裹体研究追索海拉尔盆地煤成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因,运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拉尔盆地砂岩样品中的有机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观察,包裹体均一测温,并对包裹体成分进行轻烃气相色谱及碳同位素分析,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成因性质及油气运移期次,结果表明,海拉尔地区存在煤成油,并有两期以上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996.
关于构造—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日辉  游海涛 《世界地质》2001,20(2):142-147
构造-地层分析在研究层次上可分为(1)区域构造和深部过程对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2)构造几何学或断裂几何学对盆地或地层几何形态的控制;(3)单元构造样式和单元沉积型式的对应关系。在油气勘探中除了了解前两方面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后者。根据我国陆相裂谷盆地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构造-地层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97.
谭世燕  石义强  赵育捷 《世界地质》2001,20(2):155-160,2091
松辽平原在地貌和地质上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心区域上地幔隆升形成地幔枕,使本地区成为地壳中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盆地是汇水区,盆地中部地域自然就成为地下热水主要的分布区。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开发远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998.
刘恒  钟华平  顾颖 《水科学进展》2001,12(3):378-384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植物的生 长与种群随地下水位和阵水的变化而演变。由于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是实现于旱内陆河区社会。 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绿洲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以民勤盆地为例,研究典型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农业灌溉与绿洲 演变的转化关系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99.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因而素以加引号的“龟裂纹灰岩”称之,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构造背景,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沉积环境空间;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迹;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叠加在印痕上,因此,宝塔组灰岩“龟裂纹”组构的形成是构造-沉积环境相、生态相和成岩相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0.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富文  潘桂棠  王剑 《矿物岩石》2001,21(3):179-185
滇西地区以昌宁-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可大致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1)洋盆扩张阶段(D-C2)。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洋-陆汇阶段(C3-P2)。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3)弧-陆碰撞阶段(T1-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陆碰撞阶段(J1-K),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