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175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科尔沁草原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沙漠化程度图"的数字化处理以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了大青沟及其附近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同时,对1958年到1981年20多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植被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面积由1958年的446hm2增加到了1981年的6094hm2。人工林面积也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大青沟保护区周边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引起了以沙漠化发生发展为显著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流动沙丘面积和斑块数由1958年的916hm2和70块增加到了1981年的9221hm2和300块,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的面积逐渐减少。在可识别的16种土地类型中,其余土地类型的变化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水体数量由1958年的50个减少到了1981年的25个左右,面积减少了71hm2。在科尔沁沙地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而保护区附近地区的土地则发生严重退化,无论这种现象与保护区的建立有无关系,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西双版纳生存着极为丰富、独特、珍稀的动物与植物, 但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出现了森林面积缩小, 种质资源减少, 森林质量下降, 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环境问题。为保护生物资源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 也由于当地社区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矛盾, 如生产生活方式、耕作习惯等, 以及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和种种困难,使得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比较困难。最后, 在不损害当地人发展权益而进行保护的前提下, 提出了一些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方向和原则。  相似文献   
994.
滦河口黑嘴鸥自然保护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滦河口的珍稀鸟类及其生态环境,探讨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及保护区的范围、功能、保护对象、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江苏盐城滨海地区浅层地下咸水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查明浅层地下咸水的水盐来源及咸化成因,于2018—2019年采集了研究区河水、雨水、海水、地下淡水、微咸水及咸水等不同类型水样,对水样的水化学组成、离子比、Piper三线图、氢氧同位素组成及14C测年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潜水与第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均以咸水为主,潜水含水层上部存在埋深小于10 m的淡化层,向海方向分布有淡水、微咸水、咸水水质类型。(2)潜水与第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全新世暖期降水补给,盐分来源于强烈蒸发浓缩后的古残留海水。(3)潜水淡化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现代时期降水补给,盐分来源于岩盐和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废黄河口部分地区地下水咸化主要受海水入侵影响。  相似文献   
996.
<正>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是长江、黄河、澜 沧江的发源地。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 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再找到三条同样的大河,它 们的源头竟是如此血脉相连。现在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 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源于此,人们将它誉 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并称之为地球“第三极”。 三江源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丰富、分布最集中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7.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硅藻植物特征及其环境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映彤  李慧  刘妍  范亚文 《湖泊科学》2015,27(6):1035-1041
2011年春、夏、秋季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硅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通过鉴定,共发现硅藻门植物112个分类单位,包括96种16变种,隶属于2纲6目9科32属.通过对硅藻植物的种类组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硅藻植物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硅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保护区内水体普遍为受轻污染或中度污染状态,个别水域存在富营养化情况,春、夏、秋季节中,秋季的富营养情况较为严重.结合水体的理化指标,通过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中硅藻的优势种、指示种的分析,发现该水域喜碱性、半咸水种类及中污带的种类较多,说明保护区水体受到轻微的污染,个别水域出现富营养状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呈中-弱碱性、微盐,表明该区域受到了土地盐碱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付志鑫  李雪  刘妍  范亚文 《湖泊科学》2017,29(5):1274-1278
2011-2012年间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标本进行采集及观察鉴定.研究发现,该区域鼓藻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较高,共观察到90个分类单位.研究过程中发现宽带鼓藻属的一个新种——Pleurotaenium parvulum Li,FanWei.该物种特征为植物体单细胞,细胞小型,长圆柱形;半细胞顶端平截,其缘边横断面可见5个小结节;细胞壁平滑或具点纹;半细胞具两个轴生星状的色素体,每个色素体具1个蛋白核.本文比较了该物种与其相近种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9.
袁立明 《地球》2019,(9):70-72
从森林里穿行而过,沿路看自然美景,这样的旅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钟爱。8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决定在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3条线路推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国家步道是指穿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较好的自然区域,串联一系列重要的自然和文化点,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机会,并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省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保护区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产物,是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3个类别9种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自然保护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