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5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基于遥感技术,对反映17 a来博贺澙湖的5景遥感影像定量反演潮滩水边线,在此基础上推算澙湖潮滩的沉积与冲刷速率,同时对引起潮滩变化的动力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贺澙湖的潮滩以淤展为主,其中处于开敞地段的澙湖潮滩出现冲刷,遮蔽岸段的澙湖潮滩淤积,控制澙湖潮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包括圈围潮滩成盐田、虾池以及鱼塘等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2.
长江口九段沙岸滩的短周期地貌动力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5~10月(洪季)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两固定断面的逐月滩面高程测量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尤其是应用"碧利斯"台风前后的实测水文地貌资料,结合同期表层悬沙浓度的逐日观测资料,开展了九段沙岸滩地貌动力过程及沉积物对台风响应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东南岸滩演变表现为"岸冲滩淤"的变化规律,即堤岸呈现冲蚀,潮滩在冲淤变化中总体趋于淤积.2006年"碧利斯"台风期间,九段沙上沙波高达2.56 m,增水1 m多,强浪伴随增水,导致滩面平均蚀低6.4 cm,最大蚀深为20.2 cm.台风作用造成滩面冲刷,沉积物粗化,台风过后滩面迅速回淤,粒径变细.这充分表明,暴风浪是引起九段沙上沙岸滩及其沉积物短期突变的重要动力因素.河口潮滩冲淤对流域水沙变化有较敏感响应,长江来水来沙变化是制约潮滩季节性冲淤演化的重要因子.岸滩短期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联合作用.由于潮流和潮位位相不一致,造成涨潮流携高含沙量水体上滩落淤,落潮流携低含沙量滩水归槽,涨潮输沙淤滩被波浪刷滩所掩盖,如此往复,潮滩淤积.最后分析了上沙抛石堤的护岸保滩作用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固措施.现有的上沙抛石堤能防御常浪冲刷,受台风浪袭击时仅能抵御堤岸蚀退,石堤自身的毁坏难以避免,需经常修护;在潮沟口应设涵洞;基于台风浪的巨大能量,抛石堤块石需增大增重.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根据2006年4月对涠洲岛潮滩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u、Pb、Zn、Cd、Cr、As的含量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几种重金属元素的物源.结果表明:涠洲岛潮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元素均未达到污染水平,多数地区存在Cu的玷污,个别地区存在As的玷污;各分析元素较多的累积在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XKZ、W05断面附近区域;Hg、Cu、Zn、Cr显著正相关,以环境背景来源为主,Pb、As较多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植物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2016年2月19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研究了不同群落中两种植物枯落物的残留率和分解速率。结果表明,芦苇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35.87%和28.6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7.00%和9.57%;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7 292 g/d和0.006 150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和芦苇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 243 g/d和0.002 607 g/d。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芦苇枯落物分解的更快;芦苇+短叶茳芏群落中的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的较慢。  相似文献   
95.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相似文献   
96.
1979年以来南黄海辐射沙洲潮滩脊线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可  李飞  高宁  张子鹏  温欣 《地理科学》2017,37(10):1593-1599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南黄海辐射沙洲1979年、1990年、2002年和2014年4个时期的潮滩脊线,并对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显示:①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可分为主线和支线2级,滩脊主线为条子泥-高泥-东沙潮滩脊线,支线为滩脊主线两侧分支;②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空间组合形态总体稳定,条子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呈东西向,东沙段滩脊主线总体呈南北向,高泥段滩脊主线连接条子泥和东沙;滩脊线演变呈显著空间分异,条子泥段滩脊主线南向迁移显著,东沙段和高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向东迁移,迁移距离条子泥段滩脊主线>高泥段、东沙段,条子泥段滩脊主线中部>两侧、东沙段滩脊主线北段>南段,条子泥滩脊支线形态和位置变化均较东沙滩脊支线显著。  相似文献   
97.
大河口潮滩地貌动力过程的研究—以长江口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河口潮滩的发育依赖于河流泥沙来源,河口动力和海底地形诸方面的有利条件。长江口潮滩在世界大河三角洲潮滩发育中独具特色,大河口潮滩的平面形态有“长条状”,“裙状”,“沙明状”和“江心洲”型,横剖面形态有“宽缓型”,“陡岩型”和“侵蚀岩型”。主河道两侧潮滩水流基本上是往复流,但岛屿面向外海一侧的潮滩是旋转流,潮滩近底流速随着高程的增大而减小,虽然潮汐始终是潮滩水动力的控制因子,但径流起着加强落潮流和改变流速不对称性的作用,潮滩上的波能随风力,水深,滩坡和植被状况而变化,长江口潮滩水体属高浑浊水体,悬沙浓度变化于每升几百毫克至每升几万毫克之间,在总体迅速淤涨的背景下,大河口潮滩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冲淤循环。  相似文献   
98.
海岸线空间分形性质探讨——为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发形理论,借助于GIS技术的支持,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对以往研究少有涉及的海岸线空间分形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不同比例尺下海岸线长度的分形一,不同潮滩分界线是否有分形性质等,在江苏省海岸线长度的分形标定中取得了实际应用,由此获得了对海岸线分形性质及其分维意义的一些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的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空间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恒鹏  杨桂山 《地理学报》2001,56(3):278-286
通过野外滩地长期水准详测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GRID和TIN模块产生潮滩高程、坡度、二维剖面、侵蚀与堆积分布图,并获取测点所在位置的高程、坡度和侵蚀量,对获取的数据及空间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侵蚀主要发生在-7m以上的岸坡和潮滩,堆积主要出现于广阔的深水岸坡和7部分高滩,侵蚀速率以滩前深槽岸坡最快,年侵蚀率达17.9cm/a,并呈加速趋势,海岸线向陆后退速率为31m/a,侵蚀、堆积的闭合深度约为-9.5m,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北而南的3个明显分带,即潮滩轻微侵蚀区,滩前深槽岸坡强烈侵蚀区和深水岸坡缓积区,东西向比较,东部,中部侵蚀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0.
深圳湾福田潮滩重金属含量及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丽  蔡立哲  童玉贵  高阳 《台湾海峡》2005,24(2):157-164
根据2002年1月和10月在深圳湾福田潮滩同时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重金属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深圳湾福田潮滩Cu、Pb、Zn、Cd含量明显超标.2002年10月Pb、Cd、Cu、Zn含量的平均值比2002年1月高.与历史资料对比,近几年Cu含量有增加趋势.2002年1月,深圳湾福田潮滩奇异稚齿虫密度与沉积物中Pb、Cd、Cu、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尖刺缨虫密度与Pb、Cd、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u的相关系数也接近显著相关临界值.2002年10月,只有小头虫密度与Cd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分析了影响重金属与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关系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