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674篇
  国内免费   104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927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1170篇
海洋学   89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4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Using the observed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reanalysis surface flux data from 1951-2000,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seasonal SSHNF (Surface Sensible Heat Net Flux)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regional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China were examined.The patterns of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correlation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ponseof the regional summer precipitation of China to the seasonal SSHNF over the study area varies according to region and seas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Xinjiang, the northernmost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North China Plain a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anomaly of the seasonal SSHNF.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llec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anomalies of the seasonal SSHNF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se regions. In contrast, the Southeast Tibetan Plateau,Huaihe River Valley, and surrounding areas exhibit the lea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Significant individual correlations exist betwee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ernmost Northeast China, East Inner Mongoli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and the seasonal SSHNF in certain seasons over the following areas: near Lake Baikal and Lake Balkhash, near Da Hinggan Mountains and Xiao Hinggan Mountains, as well as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992.
盐生荒漠地表水、热与CO2输送 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安装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多汁盐柴类荒漠上的涡度相关系统与配套的微气象观测系统所得数据,分析了显热、潜热与CO2通量的日过程和季节变化特点及各通量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显示了一个明显违背植物水分关系一般规律的现象:当水汽(潜热) 通量明确显示土壤水分亏缺时,净光合(CO2通量) 却未受到影响。因此推测当地原生植物的根系在积盐严重的土壤上层没有发育,所以其水分状况与光合能力不受上层土壤干湿的影响,观测到的水汽通量的变化主要由土壤蒸发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3.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CO2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暗箱-气相色谱法,同步测量了三江平原几种主要生态类型湿地土壤原始的小叶章草甸白浆土、毛果苔草泥炭沼泽土、已垦旱作草甸白浆土和人工水田草甸白浆土,进行CO2排放通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作草甸白浆土土壤CO2排放通量最大,平均值为775.38mg/(m2@h);小叶章草甸白浆土土壤次之,平均值为439.02mg/(m2@h);人工水稻田草甸白浆土土壤CO2通量最小,平均值为128.96mg/(m2@h);毛果苔草泥炭沼泽土土壤CO2排放通量介于小叶章草甸白浆土土壤和水稻田草甸白浆土土壤之间,平均值为247.08mg/(m2@h).湿地开垦为旱田,使湿地"碳汇"功能减弱或丧失,变成"碳源";湿地开垦为水田,是比较合理的湿地农业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94.
王建华 《探矿工程》2005,32(4):47-49
分析了巨厚盐膏层在复杂的压力系统及高温高压下发生塑性蠕动、井径缩小,易发生埋钻、卡钻、下套管困难等严重复杂情况;探讨了盐膏层钻井有关承压堵漏、钻盐膏层的钻井液、钻盐膏层随钻扩孔、盐膏层井径稳态蠕变率测定工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印度季风对云南2002年6月6次大到暴雨过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腾飞  普贵明 《气象科学》2004,24(3):325-332
利用逐日Micaps 1°× 1°客观分析资料 ,合成分析了 2 0 0 2年 6月 6次大到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 ,诊断分析了形成大到暴雨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2 0 0 2年 6月的强降水主要由印度季风活动的影响产生 ,孟加拉湾是云南强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 ,为其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 ,其水汽输送路径与云南降水落区关系密切 ,水汽通量辐合是云南产生强降水的必要条件 ,而川滇间的低涡切变是云南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及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6.
CLM在淮河流域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伟  郭振海  宇如聪 《气象学报》2004,62(6):764-775
文中利用 1998年HUCEX资料对CommonLandModel(CLM )的模拟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CLM不但能够较好地模拟陆 气间各种能量通量 ,而且还能模拟出土壤中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春季 ,CLM对潜热模拟偏高 ,从而引起土壤温度模拟偏低 ;而在夏季 ,潜热模拟偏低 ,在旱地下垫面由于净辐射模拟偏低使土壤温度的模拟仍然偏低 ,水田下垫面的土壤温度模拟趋向合理。夏季的水田无论在对大气的能量输送还是土壤的温度分布上 ,都有其特殊性 ,需在陆面模式中予以特殊的考虑。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周边异常多雨中心及其水汽输送通道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苗秋菊  徐祥德  施小英 《气象》2004,30(12):44-46
采用整层水汽通量诊断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青藏高原周边多雨中心的水汽输送结构,揭示了高原东南部整层水汽输送扰动尺度辐合特征及其与高原周边多雨中心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了整层水汽通量合成相关矢量场,揭示出高原周边多雨中心水汽源及其多通道的异常辐合特征。  相似文献   
998.
昌马灌区处于西北内陆典型的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蒸发作用强烈,平原区土壤含盐量较高。拟建的“疏勒河农业灌溉工程”实施区80.9%的开垦土地为盐渍土,其改良方式以及现状,水盐平衡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下游溶泄区的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文章在分析土壤盐份动态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昌马灌区水土盐动态观测资料,将土壤盐分动态分为脱盐型、灌期脱盐型、灌期积盐型、平稳型、灌期解盐型、降水积盐型等6种类型。同时发现在疏勒河流域这样的干旱环境中,难溶盐CaCO3的稳定带不在中游,而在下游安西-敦煌盆地及花海盆地。从而为中游盆地土壤可溶盐含量计算和排盐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对比3组典型的原位淋滤试验资料,认为当工程排盐时土壤含盐量达1%—1.5%(0-100cm平均含盐量),以后洗盐效果不明显;对于不同的淋洗方式,深排系统效果明显,浅排系统毛排间距大者较小者效果更为明显。这些结论可作为工程设计和地方政府制定排水管理的直接依据。最后利用试验中原盐剩余率与累计入田间的淋洗水量建立了相关关系式,决策者可以根据土壤原始含盐量计算出所需淋洗水量,并根据河源来水量决定改造规模,从而达到水土资源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999.
通量差分裂格式的二维水流水质计算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通量差分裂(FDS)格式应用于二维水流水质数值模拟中.应用若干理想条件下的简化模型对格式的计算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DS格式不仅能高精度地模拟浓度梯度较缓的污染物稳定排放情况,且其二阶格式能高分辨率捕俘水质间断,与理论值吻合很好,说明FDS二阶格式能高精度地计算污染物间断排放引起的大浓度梯度或水质突跃情况.该格式在长江南通江段水环境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验证了它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200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炳义 《大气科学》2005,29(5):747-760
利用国际北极浮冰运动观测资料 (IABP)(1979~1998)以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1960~2002), 通过求解海冰运动异常的复斜方差矩阵, 研究了冬季北极海冰运动主模态构成及其与海平面气压变化的关系.冬季海冰运动主模态是由两个海冰运动优势模态的一个线性组合构成, 与这两个运动优势模态有直接关系的海平面气压变化主要发生在北极海盆及其边缘海区.尽管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通过影响海平面气压进而影响北极海冰运动, 但是, 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并不是决定海冰运动主模态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