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744篇
地质学   1068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基于MapX的公安110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虎  施一民 《测绘通报》2004,(9):23-25,39
在分析GIS应用于公安部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MapX技术和Oracle数据库技术,进行GIS二次开发,为某市公安部门设计并实现一套110报警系统.简要说明MapX的主要功能与模型结构,阐述本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实现方法.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算法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渗流作用下多排管局部水平冻结体温度场扩展规律,基于相似准则,设计北京砂卵石地层冻结模型试验,从迎水面长度、顺水流长度、厚度3个维度研究渗流作用下多排管局部水平冻结体温度场扩展规律。研究表明:(1)水平冻结体中部发展速度最快,且温度最低;下部次之;上部最慢,且温度最高;(2)渗流作用使冻土柱由背水面向迎水面朝上游方向逐步交圈,且上、下游温度场不对称,冻结后期背水面呈坡屋顶形。(3)渗流作用对水平冻结体的影响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积极冻结期末列冻土柱冻结锋面扩展速度、水平冻结体朝上游方向的平均发展速度均与渗流速度呈平方、负相关关系,渗流速度超过14.1 m/d时,冻土柱不交圈,为该模型试验的极限流速。基于等效梯形算法理论,给出的渗流作用下多排管局部水平冻结体的平均温度计算式,以便于评估水平冻结体发展状态。研究成果可为大流速地层盆形冻结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丁毅 《地质论评》2019,65(5):1269-1275
金伯利岩是世界上分布较少和较难寻找的岩石。因其含有金刚石, 具经济价值,含有地幔捕虏体,给科学界带来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信息,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金伯利岩多呈管状产出,岩管中含有来自上地幔的同源包体以及上升通道周边各种岩石的捕虏体,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火山碎屑的复杂性造成其岩石命名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有关术语及其用法非常多。在研究国内外关于金伯利岩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将术语用法和岩石命名原则进行分析和总结,解剖三种类型金伯利质岩管在纵向上的变化,分析在中国所发现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质岩管的特征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金刚石砂矿。  相似文献   
994.
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天津市滨海地区,区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流动性差,地层上部80~100 m深度内地下水均为咸水,地层天然的热传导能力差,在一个供能期内地埋管向土层中散出的冷量/热量难以在短时间消散,造成冷量/热量在地埋管附近处持续堆积,使地源热泵系统能效降低。地下水人工流场能效增强技术可通过地下水流动将地埋管周围堆积的冷量或热量较为均匀地转移到整个地埋管区域土壤中,使地埋管间的浅层地热能被充分利用,增大换热温差,提高地埋管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  相似文献   
995.
白涧铁矿区地层复杂多变,褶皱、断裂极为发育,使得钻探施工难度大。根据其地层条件,采用了多种钻探工艺技术,包括弹子式单管钻进、PDC绳索取心钻进、跟管钻进、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根据地层条件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冲洗液配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灵活配合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顺利完成了预期任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和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对50 mm巢式监测井PVC-U井管的建井生产试验并组织实施了一眼五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介绍了该井整体的结构设计、PVC-U井管、新型止水粘土球、扶正器和成井关键工艺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可为以后的多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参考,并为我国地下水多层监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提高松软复杂地层岩矿心采取率和岩矿心的质量,弥补普通双管钻具取心功能的不足,特别研制了91单动三重半合管钻具。介绍了钻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组装、维护保养及在3个不同矿区5个钻孔的野外生产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该钻具适宜松散地层钻进,岩矿心采取率达到了100%,同时防止了岩矿心被外界扰动,保持了岩矿心的原状性,提高了岩矿心的质量并利于岩矿心后期的运输与储藏。  相似文献   
998.
《岩土力学》2017,(9):2487-2495
以不同埋深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临近地埋管线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同时考虑隧道开挖所致地层损失效应和质量损失效应,并采用考虑土体非线性小应变特性的HP(Hypoplasticity亚塑性)模型和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法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埋深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及管线弯曲应变的影响较大。双隧道开挖完成后管线下凸区(管线底部受拉区)分布范围为-2.5D_T~1.5D_T(DT为隧道外径),且管线下凸区最大弯曲应变约为管线上凸区(管线底部受压区)最大弯曲应变的2倍。不应简单采用叠加原理对不同埋深先后开挖双隧道所致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及管线弯曲应变进行预测,应合理考虑后继隧道开挖所致土体的累积剪切应变及管-土相对刚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任铁  宋磊建  沈志平  周佳 《海洋工程》2017,35(6):101-108
对柔性立管的疲劳损伤特性进行分析,探究抗拉层与抗压层的疲劳特性,并分析弯曲加强器的存在与否对柔性立管疲劳损伤的影响。研究表明:柔性立管最内层抗拉层上的疲劳损伤最大,从内到外,抗拉层的疲劳损伤依次减小;抗压层受到的疲劳损伤远小于抗拉层的疲劳损伤;弯曲加强器的存在可以减小立管的疲劳损伤,并改变抗拉层疲劳危险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覆盖南京市2007—2011年共17景ALOS PALSAR影像,通过短基线方法(SBAS)对研究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获取了时间形变特征、累积沉降量和年平均沉降速率,研究区平均沉降速率最大达-49.3 mm/a。在此基础上,通过搜集的南京市9个CORS点数据对SBAS结果进行验证,两者结果吻合度高,最大与最小偏差分别为4.4 mm/a和-4.6 mm/a,证明利用短基线方法在南京这种以平原地貌为主的地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