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survival,and growth of the Hong Kong oyster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The embryos,larvae,and juveniles of C.hongkongensis were held in artificial seawater at three different salinities (low,15; medium,23; and high,30)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hatchery and nursery conditions for mass production of the seed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production of straight-hinged larvae from fertilized egg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the high salinity than at the low-and medium-salinities (P < 0.05).The survival rates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salinity trials,with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observed at the low salinity (P< 0.05).The shell height of larva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the low salinity than at the high and medium salinities from days 9 to 15 (P< 0.05),whereas that of juvenile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the low salinity than at the high and medium salinities on day 70 (P < 0.05).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C.hongkongensis are tolerant to a wide range of salinities (15 to 30),but show better growth and survival at relatively low salinities.Thus,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relatively low salinities in hatchery and nursery systems for improved yields of C.hongkongensis.  相似文献   
92.
金晓媚  刘金韬  夏薇 《地学前缘》2014,21(4):100-106
那棱格勒河乌图美仁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系统脆弱。基于MODIS NDVI数据,应用遥感方法,对乌图美仁区2000-2011年的植被覆盖率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地下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裸土和低覆盖率植被的面积是逐年减小的;而较低覆盖率、中等覆盖率、较高覆盖率及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都是逐年增加的;研究区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较为密切。乌图美仁地区植被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0.4~3 m,在水位埋深为0.9 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当研究区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 m时,水质矿化度小于3.5 g/L,植被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93.
液相渗透率描述了岩石的渗流特性,是评价储层与预测油气产能的重要参数.液相渗透率是指盐水溶液在岩石孔隙中流动且与岩石孔隙表面黏土矿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测得的渗透率;液相渗透率的实验测量条件更加接近实际地层泥质砂岩的条件,使得液相渗透率更能反映地层条件下泥质砂岩的渗流特性;然而,现有的液相渗透率评价模型较少,且模型未能揭示液相渗透率与溶液矿化度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开展了液相渗透模型推导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首先将岩石等效为毛管束模型,推导建立了液相渗透率与比表面、喉道曲折度、总孔隙度、黏土束缚水孔隙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岩石物理体积模型,推导建立了黏土束缚水孔隙度与阳离子交换容量、溶液矿化度等参数的关系;最终,将黏土束缚水孔隙度引入液相渗透率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总孔隙度、阳离子交换容量、溶液矿化度、比表面、喉道曲折度等参数的液相渗透率理论计算模型.液相渗透率计算模型与两组实验数据均表明,液相渗透率随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大而降低,随溶液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然而,液相渗透率理论计算模型的实际应用中喉道曲折度、比表面等参数求取困难,直接利用理论模型计算液相渗透率受到限制.在分析液相渗透率与孔隙渗透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液相渗透率与空气渗透率之间的转换模型,形成了利用转化模型计算液相渗透率的新方法.为进一步验证液相渗透率与空气渗透率转化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两组实验数据,利用转换模型计算了液相渗透率;液相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心测量液相渗透率实验结果对比显示,液相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实际岩心测量结果吻合较好,文中建立的液相渗透率与空气渗透率转化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体pH和矿化度监测数据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监测指标与频率。初步分析了CERN 31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6个湖泊和海湾生态系统、1个城市生态系统地下水体pH、矿化度(电导率)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pH和矿化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为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pH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出现强酸性(4.15),其他台站为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6.01~8.26),森林生态系统矿化度均较低(33~322 mg/L)。我国农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水体pH和矿化度分布规律为:华北与黄土农业区、西北绿洲农业与牧业区相对较高,东北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牧区其次,南方农业区最低;除南方农业生态系统与北方三江湿地生态系统水体pH为弱酸性(6.27~6.82)外,其他监测水体均为中性和弱碱性,500 mg/L以上矿化度水体主要出现在西北部荒漠生态系统,黄河冲积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湖泊、海湾生态系统水体和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下水pH均为弱碱性,海湾水体pH季节波动不明显,湖泊水体和北京城市地下水pH和电导率呈明显季节波动,湖泊水体pH表现为夏秋季节较高,电导率表现为6~9月较低;北京城市地下水pH为...  相似文献   
95.
马仲民  李宏 《地下水》2009,31(6):183-184
矿化度是评价地下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应用物探电测深法预测地下水矿化度的依据及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了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新疆喀什噶尔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两个主要指标阐述了喀什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特征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和R型聚类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含量与矿化度及各组分相互依存关系 ,探讨了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研究表明 :(1)当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型水 ,在阴离子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且含量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阳离子中 ,钠离子与钙离子占优势 ,其含量亦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2 )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天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与水文地质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主要为引水工程和灌溉工程、凿井工程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作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97.
文章采用浊点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矿化度水中的稀土元素,高矿化度水中的稀土元素与8-羟基喹啉生成疏水性络合物,经水浴加热,稀土元素络合物被萃取到TritonX-114表面活性剂相。对影响浊点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检出限为0.002~0.005μ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3.3%~107.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3.53%。  相似文献   
98.
地下水矿化度检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在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时,是通过地下水的取样进行分析化验,确定含水岩组中水的矿化度。目前,在利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西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研究中,鉴于大多数石油井中没有浅层地下水的水样化验资料,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石油测井数据计算地下水矿化度的方法,并将之应用于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矿化度估算。应用实例证明这种方法是较为可靠的,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本可以满足地下水矿化度分级评价的要求,从而开发了石油测井数据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减少了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资金投入,同时提高了矿化度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
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在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用毛细管等速电泳法测定高矿化度油田水中有机酸和烷基酚质量浓度的实验分析条件,并以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为例,研究了油田水中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酸、烷基酚的质量浓度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鄂尔多斯中部气田有机酸、烷基酚质量浓度高值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0.
刘尚仁 《广东地质》1997,12(4):63-69
广东至少有碳酸水40处,56个水占,除了沿着各NE向深大断裂分布外,还沿着其他方向的了般断裂分布。尚未发现硫酸盐型的碳酸水。与其他饮用天然矿泉水比较,除游离CO2外,多数碳酸水的温度和氡含量不高,而矿化度,铁锰氟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