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2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1159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275篇
地球物理   378篇
地质学   4871篇
海洋学   37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54篇
自然地理   88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951.
应用EDTA间接滴定法测定铝土矿、高岭土、黏土等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铝,试验了不同种类的酒石酸掩蔽钛对三氧化二铝测定结果的影响。建议选择左旋体或右旋体酒石酸作掩蔽剂,尽量不要选择内消旋体酒石酸,更不能选择外消旋体酒石酸。采用酒石酸钾钠作掩蔽剂,三氧化二铝的测定结果良好,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952.
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床类型、成矿分带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得尔布干成矿带的西南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巴尔虎右旗至满洲里一带,是大兴安岭成矿省内极具找矿潜力的地区.铜、钼、铅、锌、银是该区的主要矿种,区内已发现大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和矿点多处,分别形成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这2个主要成矿期,并可划分为3个矿床类型、6个矿床式.燕山早期的成矿元素主要是Cu、Mo、Au,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燕山晚期的成矿元素主要为Pb、Zn、Ag,以次火山热液型和浅成热液型矿床为主.燕山期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和超浅成-浅成的中-酸性小岩体,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和分布.矿产地集中于燕山期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并形成以隆坳交接带为中心的、与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降低相伴的不对称分带.文章提出,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的找矿潜力主要在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具体为已知矿区的深部及边部、乌奴格吐山-哈拉胜隆坳交接带和甲乌拉-山登脑隆坳交接带的两侧.此外,位于该区西南部的另一个隆坳交接带是潜在的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953.
赵景波  顾静 《地质论评》2009,55(5):753-760
根据蓝田田家村、长安四府村、西安吴家坟和岐山雍川村剖面样品的粒度分析、CaCO3含量测定和微结构的鉴定资料得知,关中平原全新世中期形成的土壤S0具有明显的淀积粘化特征和现代沉积间断条件下发育的土壤剖面特点,该层土壤的构成物质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先前形成的黄土经成壤作用改造而成的。关中平原S0的粘化类型不仅可以指示当地温湿的气候环境和很少有沙尘暴活动,而且它与西北荒漠区全新世千年尺度上的环境变化存在遥相关关系。全新世晚期发育的黄土L0是在相对冷干条件下形成的狭义土壤,它具有明显的残积粘化和残积—淀积粘化特征,它发育在沙尘暴连续堆积的条件下,形成了厚度大发育弱的粘化层和厚度大而均匀分布的CaCO3淀积层。全新世黄土剖面特征显示,在风尘连续堆积条件下发育的土壤可以不具有明显的剖面分层,厚度可以大于2 m。关中平原全新世L0发育时的气候与西北荒漠区的气候也存在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4.
尹光侯 《地质与勘探》2009,45(4):385-394
产于中甸印支期火山一岩浆弧北东缘的燕山期热林复式岩体,从早至晚边部到中部划分出主期由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边部补充期二长花岗斑岩5个侵入体组成的同源岩浆细粒→中粒→斑状结构演化系列.岩体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总体反映为同熔型花岗岩特征.在复式岩体Ⅱ号侵入体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黑云母Ar-Ar同位素等时年龄81.7±1.1Ma,坪年龄82.01±0.86 Ma,属燕山晚期侵入体.铜钼矿主要产于晚期侵入体中,边部细粒花岗岩和角岩内带具有细脉状黄铜矿、团块状辉钼矿化;中部发生二长花岗(斑)岩热液蚀变充填交代辉钼矿化--辉钼矿石英细脉、中粗晶浸染状;以及沿裂隙发育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交代辉钼矿化,构成燕山期花岗斑岩铜钼成矿亚系列.成因类型:蚀变花岗斑岩、石英脉型和角岩型3种,指示了燕山期二长花岗斑岩类具有较好的铜钼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55.
刘伟  刘安英 《地质科学》2009,44(2):571-58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发育营城组火山岩气藏.钻井统计、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组份分析和碳同位素研究表明徐中和徐东地区天然气源岩有机质偏腐泥型,生气潜力更大.对主力源岩层沙河子组和次要源岩层营城组源岩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对营城组天然气的烃类气体和CO2气的来源进行对比和探讨,认为烃类气受气源的控制,CO2气藏受深大断裂的控制,与火山岩分布关系不大.连通地幔的气藏中,也没有发现无机烃类气体聚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天然气以烃类气占绝对优势,而且主要为甲烷,二氧化碳成藏并不普遍.天然气甲烷成因类型以煤型气为主,甲烷碳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乙烷、丙烷和丁烷碳同位素均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而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母质类型多样,乙烷、丙烷和丁烷具有相同的来源.含量大于50%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地幔,属无机成因.含量小于50%的二氧化碳既有无机成因,也有有机成因.  相似文献   
956.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以黄土高原几类常见土壤为试验品,定量研究了不同泥土含量与水体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探索了利用反射率反演水体深度的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水污染类型和强度的方法。最后以靖边县城的芦河为例,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探测水污染程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7.
为精准识别贫困山区农居房屋结构现状完好程度,本文开展略阳县境内41894栋农居房屋抗震现状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域内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分析域内各行政镇(办)经济水平、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和震害等级,预测震害矩阵,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并评价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域内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域内农居房屋在VI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比例为74.04%,在V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3.45%,在VI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5.46%;域内农居房屋在地震烈度为VI、VII、VIII、IX、X度时的平均震害指数分别为0.13、0.23、0.32、0.49、0.71,抗震性能较差,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958.
西藏南部康马岩体岩石类型及其同位素测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康马岩体位于西藏南部康马县城北侧 ,其内部可划分出 5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1)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2 )眼球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3)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4 )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5 )变质的暗色辉长辉绿岩。前两类为康马岩体的主体岩石类型 ,侵位时代为加里东早期 (约4 78~ 4 6 1Ma) ;其余均呈脉状产出 ,其中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康马岩体主体岩石类型属于同期产物 ,弱片麻状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海西早期 ((339.0± 1.2 )Ma) ,暗色辉长辉绿岩的形成时代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其Ar Ar冷却年龄约为 18~ 14Ma。  相似文献   
959.
There ar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including the Jinding Zn-Pb and Baiyangping Ag-Co-Cu, and otherimportant mineral deposits (e.g., Baiyangchang Ag-Cu, Jinman Cu deposits, etc.) in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tabular ore-bodies and some veins hosted in terrestrial clastic rocks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age and no outcropping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giant deposits lead to the proposal of syngenetic origin, but th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re not stratabound (e.g. MVT, sandstone- and Sedex-type). They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red basin with intense crust movement. The mineralization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and lithology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strata, and no sedimentary nature and no exhalative sediments are identified in the deposits. The deposits show some relations with organic matter (now asphalt and petroleum) and evaporates (gypsum). The middle-low-temperature (mainly 110℃ to 280℃)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 a depth of about 0.9 km to 3.1 km during the early  相似文献   
960.
Genesis of the Xinqiao Gold-Sulfide Orefield, Anhui Province,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Xinqiao S-Fe-Cu-Au orefield is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ore clust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East China. There have been many researches regarding the genesis of the Xinqiao orefield in recent years, showing that it belongs to various types, such as sedimentary-reformed type, stratabound-skarn type, sedimentary submarine rocks-hosted exhalative type. We propose that it was formed in two periods of mineralization base on systematic field observation and Pb and S isotopic analyses in nearly ten years. The first period was formed during a syngenetic sedimentary process, whereas the massive sulphide orebodie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Yanshanian granitic magmatism. Sulfide metallic mineral associations show zoning around a granite intrusion, i.e. magnetite and pyrite→pyrite, chalcopyrite and native gold→pyrite, sphalerite and galena. Gold orebodies occur outside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granite intr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