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688篇
地质学   2335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31篇
自然地理   50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83.
刘小玲 《福建地理》2003,18(2):59-60,51
本文论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实教学内容,体现地理知识的功能,改变教学方式,指导读图,构建开放的评价方式等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4.
85.
层状岩质边坡的屈曲破坏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多层层状结构岩质边坡的屈曲破坏模式,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对这种形式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力学模型的挠曲曲线的理论解。对具体工程实例的应用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能解决具体工程问题,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类边坡的屈曲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86.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的块状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孔纪名  张小刚  强巴 《山地学报》2003,21(2):228-233
拉月滑坡位于东久河左岸,为典型的高位岩质滑坡。1967—08—29拉月一带山体突然发生特大型滑坡,体积超过千万立方米,是川藏公路线上著名的“拉月大塌方”灾害。文章应用块状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同结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控制了滑坡的发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判别岩质滑坡的稳定性是非常有效的。岩质滑坡在西藏与西南地区都十分普遍,因此,通过对拉月滑坡块状破坏过程的分析,对其它岩质滑坡的稳定性判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岩盐剪切破坏温度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岩盐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被视为油气储备和核废物处置的理想场所.对在核废物辐射作用、岩体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岩盐的剪切变形与破坏特性做了实验研究.楔形剪切和直接剪切实验结果均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岩盐的剪切强度均相应提高,由低温下的弹性变形、脆性破坏,逐步转变为高温下的塑性变形、韧性破坏,有利于核废料与外界生物圈的安全隔离.  相似文献   
89.
金沙江上游某巨型复合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各期次滑坡体物质组成特征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ESR测龄试验研究,对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形成年代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0.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5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