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内蒙古伊盟地区哈马尔太碱湖沉积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近5ka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此期间该区植被由阔叶、灌木草原变为疏树灌木草原,最后变为荒漠草原。在这5ka中存在两次暖期两次冷期,近1.6ka以来以冷干为主。湿润气候只存在于4.5~5.5kaB.P.,气候总的趋势是由较湿润变干旱直至干燥。  相似文献   
22.
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杜乐天 《地学前缘》1996,3(4):172-180
通过铀、金矿床及地幔岩捕虏体研究,初步得出以下认识:(1)在热液作用中岩浆分异热液是不存在的;(2)碱交代作用是整个地幔交代作用和地壳交代作用的基本运作机制,现已构成有几十条具体规律的理论系统;碱交代岩是地幔流体转变为热液的化石记录;(3)拆离断层构造体系是地幔流体上升到地壳后的活动通道;(4)磷(P)是地幔流体的特征性示踪成分;(5)大洋缺氧事件、生物种属灭绝、厄尔尼诺等有共同的地幔流体致因;(6)天然气-油-盐-金属成矿是统一的热液成矿作用。软流体是今后区域成矿预测的重要新依据。软流体的顶部发育有次级、再次级的局部上凸部,这是矿带、矿田群的重要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新标志。  相似文献   
23.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岗斑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Sr、S、Pb同位素的特征,指出富碱花岗斑岩侵入年代新,同其同位素年龄范围为35-52Ma,属于喜马拉雅期产物,岩石主要成分钾长石(35%-45%)、斜长石(15%±)、黑云母(10%±)和角闪石(5%±)。  相似文献   
24.
岗山头一带含霓石碱长花岗岩分布在胶南造山带的南段,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晓期在引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含有霓石、钠闪石、微斜长石、钠长石等碱性矿物;K2O和Na2O的含量为8.4%-9.6%,H2O+少于0.16%,具有富碱,贫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5.
高岭石与碱剂作用后反应液中硅铝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忠  沈明道 《矿物岩石》1997,17(3):53-5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岭石与碱剂间的作用对反应后的液相参数进行全面测定,以查清温度,反应时间,碱性驱替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与液相参数和固相参数的关系。提出高岭石的非一致性溶蚀趋势,并探讨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的作用机理,丰富了化学驱油过程中化学剂与矿物作用方面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6.
泌阳碱矿形成的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泌阳碱矿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原生沉积矿床。通过综合分析泌阳凹陷的地质、石油地质、碱矿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从不同方面论证泌阳碱矿不太可能属于原生沉积矿床。利用地球化学模拟技术,从理论上模拟了泌阳碱矿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一种水-岩相互作用成矿模式,并用大量的事实支持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7.
应汉龙  蔡新平 《地质科学》2004,39(1):107-110
云南北衙矿区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在空间上与金、铅锌矿体共生。红泥塘岩体地表岩石正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89±0.13Ma和25.72±0.7Ma,万洞山岩体地表以下382m钻孔中岩石的正长石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25.53±0.25Ma和25.50±0.07Ma,分别为两个岩体的形成年龄。但是,万洞山岩体地表团块状白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32.50±0.09Ma和32.34±0.04Ma,为白云母的结晶年龄,也可能是主岩的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28.
本项研究选取适宜于黄河源区寒旱环境生长的两种草本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作为供试种,通过室内培育种植方法,采用浓度分别为25mmol·L-1、50mmol·L-1、75mmol·L-1、100mmol·L-1的NaHCO3溶液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两种植物进行了碱胁迫处理,同时采用浓度为0mmol·L-1的溶液作为未进行碱胁迫处理对照组。在碱胁迫处理后第15d和第30d,分别测定了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单根抗拉强度,以及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值等4个抗盐碱性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碱胁迫对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影响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亦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增大,其中当碱胁迫浓度为25mmol·L-1时,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值均大于未进行碱胁迫处理呈正常生长的对照组植物,而当浓度大于25mmol·L-1时,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值均小于对照组的两种植物;碱胁迫条件下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强度较对照组两种植物均呈增大趋势,增幅为3%~16%,且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强度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呈降低趋势,降幅为1%~18%;相同浓度和相同生长时间条件下,老芒麦单根抗拉力值较垂穗披碱草大0.13~0.53N,且老芒麦单根抗拉强度值较垂穗披碱草大20~65MPa;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在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值等4种生理指标中,相对电导率值与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及单根抗拉强度关联度相对最大即为0.888~0.996,反映出两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及单根抗拉强度受相对电导率值影响相对较为显著。本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力学强度特征和影响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同时利用植物有效防治黄河源土地盐碱化地区水土流失、浅层滑坡、沙化等灾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滇西丽江地区新生代富碱斑岩位于滇西“三江”褶皱造山带与扬子板块西南缘结合部位,岩石类型多样,可分为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前者主要有正长斑岩、正长岩及粗面斑岩;后者主要包括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研究确定区内斑岩结晶年龄为346~371 Ma,侵位于始新世晚期。碱性岩石的SiO2含量为5454%~6770%,K2O>Na2O,具有钾玄岩的特征;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716%~7066%,K2O<Na2O,具有高钾钙碱性的特征。两类岩石都具有富碱(Na2O+K2O=703%~1170%)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64~115)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K、Pb等),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且具有高Sr、Sr/Y和La/Yb比值及低Y、Yb和镁值(Mg#<05),表明区内斑岩兼具钾玄质岩石和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斑岩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后碰撞阶段,其形成与减压熔融及幔源岩浆底侵促使增厚下地壳底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转换带对主碰撞带造山作用过程的岩浆事件响应,进而分析确认本区具有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潜力,为深入认识丽江地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30.
黄新鹏 《岩矿测试》2018,37(5):572-579
福建霞浦大湾钼铍矿床产于火山岩区,但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为查清矿区隐伏的钠长石化碱长花岗岩与钼铍矿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碱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研究,获得年龄结果为93. 0±0. 6 Ma,与矿区的辉钼矿成矿年龄(92. 2±1. 3 Ma)一致,表明碱长花岗岩与钼铍矿成矿作用时空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活动可能为矿区钼铍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结合区域上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本研究认为福建省燕山期岩浆活动时代与钼铍矿成矿时代都具有从西向东逐渐变新的时空分布规律,钼铍矿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为燕山期华南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