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阴山及邻区三叠纪富碱侵入岩的成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汤艳杰  张宏福  英基丰 《岩石学报》2014,30(7):2031-2040
侵入岩主要包括性岩和性花岗岩以及长花岗岩,其全含量(K2O+Na2O)一般8%。性岩主要包括正长岩、霞石正长岩、辉石正长岩、霓霞正长岩、闪石正长岩等,在岩石化学上相对贫硅富铝高性花岗岩是指含性角闪石、性辉石的花岗岩,相对富硅贫铝高。在各类侵入岩中,富侵入岩所占比例很小,其出露面积约占各类侵入岩出露总面积的2%。但是,富侵入岩却有重要的矿产和地质意义。富侵入岩的研究不仅对于揭示岩石圈地幔的组成特征、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有关岩石圈演化、找矿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现有资料的总结,燕辽-阴山地区目前已发现很多三叠纪的富侵入岩体,它们西起内蒙古包头市,东到吉林省的中部,向东一直延伸到朝鲜的北部,大体分布于北纬40°~42°之间(宽度约100km),构成一条近EW向、长达1500km的性岩带。阴山及邻区的三叠纪富侵入岩分布在包头、凉城、四子王旗、察哈尔右后旗和察哈尔右中旗地区,东边与之相邻的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天镇、阳原和矾山,它们形成于268~190Ma,其中凉城和包头富侵入岩的形成年龄较小(197~190Ma)。这些杂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其SiO2含量变化可从35%到70%。相比之下,四子王旗和察哈尔地区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2和Al2O3含量,较低的TiO2、Fe2O3和MgO,这可能反映了它们是地幔源区物质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而且经历了相对较大程度的辉石、橄榄岩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绝大多数正长岩具有很低的MgO含量,落在了板片熔融实验(1~4GPa)所产生的熔体范围之内,部分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MgO含量和Mg#,落在了来源于大洋板片熔融所产生的埃达克岩范围内,说明这些岩石的形成可能与再循环的俯冲板片熔融有关。这些侵入岩普遍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K和Sr)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Th、U和P,其εNd(t)和(87Sr/86Sr)i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3和0.7054~0.7092。多数数据点落在了大洋沉积物的范围内,显示出II型富集地幔参与的特征,即这些正长岩的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四子王旗正长岩具有最低的εNd(t)值(-17),表明下地壳物质的贡献较大,这与其钾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一致。现有的Pb同位素数据也表明在研究区富侵入岩的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大洋物质的参与。从εNd(t)值与侵入岩形成年龄的相关性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形成年龄的减小,下地壳物质的贡献在增加。总之,上述特征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有不同程度的下地壳物质的参与。该富集地幔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关。由于富侵入岩通常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因此研究区富侵入岩的形成标志着古亚洲洋的闭合以及华北-蒙古陆块碰撞的结束。这些俯冲和碰撞事件造成了华北北缘岩石圈地幔组成和性质的明显改变。该区富侵入岩的岩浆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动力学背景尚需精确的年代学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来进一步制约。  相似文献   
62.
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勐库长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勐库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6.2±3.7 Ma,表明岩体应形成于中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新生代。全岩主、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系列,来自于与临沧花岗岩基相类似的地壳沉积物源区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长花岗岩与临沧花岗岩基形成时代一致,表明长花岗岩应为临沧花岗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已报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外,临沧花岗岩基还应包括较广泛分布的长花岗岩类。本文同时揭示,由于临沧花岗岩基中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长花岗岩并非早前认为的新生代岩体,“三江”南段特别是临沧地块前人划分的新生代岩体分布范围和规模可能需要重估。  相似文献   
63.
绿泥石化是龙首山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之一。通过对龙首山交代型铀矿床的绿泥石等蚀变矿物进行的岩相学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确定了龙首山地区绿泥石的化学类型主要为铁镁绿泥石,少数为蠕绿泥石。依据绿泥石成因或与共生矿物的关系,绿泥石可被划分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沥青铀矿共生型和副矿物共生型等4种类型。泥质岩是本区绿泥石的主要原岩类型,是多期次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研究认为,龙首山地区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表述为矿前期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液流体作用下,黑云母发生绿泥石化蚀变,随后热液继续交代长石,形成长石蚀变型绿泥石,进而在成矿期热液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与沥青铀矿紧密共生的绿泥石。绿泥石在铀成矿过程中不但活化了花岗岩里的铀,而且还给铀矿化供应了相对良好的积淀环境。  相似文献   
64.
Alkali-metasomatism and/or alkali-metasomatites are commonly recogniz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endogenic iron deposit,especially in the contact-metasomatic and porphyrite types in China.Alkali-metasomatites occur at the bottom of the mineralized alteration zone,in the marginal facies of the metallogenetic magmatic masses adiacent to iron ore bodies.They are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attitudes of the ore bodies.As a result of alkali-metasomatism,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ource rocks,producing distinet alteration zones with the color becoming lighter and lighter upwards and outwards.The alkali-metesomatic solntion is a kind of pneumato-hydrothermal solution rich in Cl,Si and alkalis.Its main components are alkalis and volatiles(dominantly H2O and Cl).The alkali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agmatie source and its subsequent differentiation,while H2O is derived mainly from meteoric waters absorbed by the magma and Cl mainly from magma-mesitized gypsum-salt strata(including ground brines).In essence,alkali-metasomatism is the continuation of magmatic evolution and also an auto-metamorphism within the metallogenetic masses,i.e.,a complex ion-exchange reaction under certain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The whole process of alkali-metasomatism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the Na^ -,Ca^2 -and Na^ -replacement stages.In the Ca^2 -replacement stage iron was largely separated from the source rocks.Alkali-metasomat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iron ore deposits are two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ame magmatic process,and both are controlled by and genetically related to magmatism,as is indicated by the facts that some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are products of the de-iron process during alkali-metasomatism and that alkalis and volatiles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iron and differential fusion of silicate melt.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塔玛地区长花岗岩进行了原位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自该岩体不同部位的两件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02±0.39)Ma和(40.65±0.32)Ma,具有几乎一致的地质年龄,即长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40 Ma左右。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176Hf/177Hf比值在0.282633~0.282878,平均值为0.282765,计算所得的εHf(t)值介于-4.08~4.15,平均值为0.28,峰值在-1~+1之间;TDMC模式年龄在822~1373 Ma,平均值为1075 Ma,峰值年龄为1000~1200 Ma。其次,样品的εHf(t)值具有正负相间的特点,εHf(t)也相对较小,为典型的壳幔混染型,岩浆源区主要以古老地壳的熔融为主。综合研究表明,谢通门塔玛地区长花岗岩主要是由新特斯洋板片的断离,致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拉萨地体地壳物质的熔融、再循环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66.
甘肃金塔县东北的张家疙瘩一带发育大量侵入岩体,凹井岩体出露规模较大,侵入蓟县系平头山组,北东局部侵入石炭系干泉组,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岩石组合类型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凹井岩体SiO2含量71.59%~75.86%,平均74.06%,Na2O含量3.73%~4.10%,K2O含量4.55%~4.76%,铝饱和指数A/CNK=1.04~1.20,稀土元素总量为79.95×l0-6~201.65×l0-6,(La/Yb)N=1.05~2.24,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总体呈略微右倾的V字型,具相对平缓的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分布模式。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且相对亏损,Eu具明显负异常,δEu=0.07~0.36。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Nb,Sr,Ti,富集Rb,Th,K。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作用阶段,可能源于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上覆年轻地壳(可能为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部分熔融,并发生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67.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蚀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对龙首山芨岭铀矿区近矿围岩蚀变特征、分带特征以及蚀变期次进行研究,蚀变大致可分为高温钾钠混合交代阶段、区域性钾交代阶段、中低温热液钠钙交代阶段、矿化期钠交代阶段,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矿化期钠交代阶段。通过对新水井铀矿床各中段的系统取样分析表明:与正常花岗岩相比钠交代蚀变岩的Cu、Pb、Ni、Sn、V、Zr、As等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W、Rb的含量明显减少;钠交代蚀变岩随着埋深增大其Na2O、SiO2、Al2O3含量减小。Fe2O3、FeO、CaO含量增加;钠交代蚀变岩具有的性(A型)花岗岩型稀土分配型式、富集型(La/Sm)N特点、明显的Eu亏损和重稀土显著增加等特征。  相似文献   
68.
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碱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基于野外原位分解实验,模拟研究了黄河口潮滩盐沼沉积强度对中潮滩蓬(Suaeda salsa)和低潮滩蓬残体分解及氮动态的可能影响。沿水盐梯度,设中潮滩和低潮滩2个分解小区,每个分解小区分别设无沉积(0 mm/a)、当前沉积增加(100 mm/a)和未来沉积增加(200 mm/a)3种固定沉积处理。结果表明,沉积强度对中潮滩和低潮滩蓬残体的分解具有一定影响,强沉积下残体的失重率和分解速率一般较高。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二者残体的分解速率分别将增加138.10%~235.56%和8.89%~10.20%,95%分解时间分别将减少58.01%~70.24%和7.94%~9.13%。未来沉积增加处理下,中潮滩蓬残体的氮含量最大,其次为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低潮滩蓬残体在未来和当前沉积增加处理下的氮含量相当,无沉积处理下的氮含量最小,3种处理下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5)。当前或未来沉积增强后,中潮滩蓬残体在分解阶段将大多表现为氮累积特征,而低潮滩蓬残体将一直表现为较强氮释放特征,C/N对二者残体分解过程中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研究发现,当不同沉积强度下潮滩环境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中潮滩和低潮滩蓬残体的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其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其相对分解速率可能取决于分解环境的养分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s Species abundance and seasonal succession of copepods in saline-alkaline ponds were studied in Zhaodian Fish Farm, Gaoqin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from 5 April 1997 to 1 September 1998.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conditions of salinity ranging from 1.36 to 20 g/L, total alkalinity changing from 2.4 to 7.2 mmol/L and pH 8-9, zooplankton in saline-alkaline ponds was composed of freshwater salt-tolerated species or halophile species, some of which are halobiont species and usually occurs in freshwater. In our study, copepods were predominant in many fish-culture ponds and all control ponds without fishes in spring, late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Dominant species of copepods were Sinocalanus tenellus, Cyclops vicinus, 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 The biomass of copepods in the control ponds without fish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sh-culture ponds.  相似文献   
70.
河南省华北陆块南缘富侵入岩与金矿床成矿关系主要表现在空间、热动力和衍生关系三方面,与性岩有关的金矿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热液-淋滤富集型、含金剪切带型和熔结(爆发)角砾岩型。富岩石含金背景值总体较高,近矿围岩含金丰度低于远矿围岩,富侵入体中的部分金组分参与了成金作用。区域侵入体含金性,其一:沿着栾川—方城深大断裂带分布的富浅成侵入体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区域构造活动引发淋滤富集作用和含金剪切构造带成金作用;其二:位于成金基底源区出露的一些富侵入体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爆发角砾岩和热液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