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31.
中国GDP偏离度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突变级数法、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1985~2012年中国GDP的偏离度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 除2009年外,自1998年来中国GDP偏离度一直在不断增加,国家政策及全球经济运行状况对其有重要影响;② 2012年和2009年相比,GDP偏离度空间格局变动不大,长三角、京津冀及中部地区一直是偏离度较大的区域;③ 空间相互作用是中国GDP偏离度拉大的重要原因;④ GDP总量、建筑业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中国GDP偏离度具有重要影响;⑤ 能耗及GDP速度对GDP偏离度产生负向作用,主要是由其发展阶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2.
王晓伟  李孜沫 《热带地理》2015,35(2):186-192
以CNKI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文献获取平台,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了中国瘟疫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结果表明:过去60年间,在学科领域方面,研究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已涉及12大学科门类;其中以历史学领域研究上升速度最快,学科之间差距悬殊。在研究时间方面,研究时段以现代为主;时间维度以断代史为主,自古及今的“大历史观”研究相对较少,总比不足1.0%。在研究区域方面,研究区域重视全国范围和国外地区的研究;研究深度已涉及村镇尺度的研究;国内省区研究空间差异显著,研究热点区―冷点区呈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3.
正在雾霾盛行的当下,供热采暖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供热采暖是建筑能耗的大户,中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亿多吨标煤,占全国建筑能耗40%以上。如果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必将对我国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那么,目前我国供热计量改革进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4.
溶蚀试片法和水化学径流法是计算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的两种重要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贵州普定陈旗岩溶泉系统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通过溶蚀试片法估算出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仅为水化学径流法估算值的1/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陈旗岩溶泉域内埋放溶蚀试片处的上覆土体中含有石灰岩角砾和土骨架中存在少量原生与次生碳酸盐矿物,这些碳酸盐的先期溶蚀大大降低了下部试片的溶蚀量。可见,溶蚀试片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在该方法应用之前,必须对试片上覆土体的碳酸盐矿物含量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方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计量测度与影响机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广东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14,69(12):1739-1752
土地利用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力之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和乡村的快速扩张吞噬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粗放非集约的利用方式更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从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出发分析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的影响机理对指导集约利用实践以及宏观集约利用政策瞄准和政策矫正都具有特殊意义。综合运用OLS模型、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空间面板自相关模型以GIS和Matlab为技术平台,构建中国县域发展基础数据库 (1992-2010年),定量刻画中国2286个县级单元的空间集约利用度时空变化格局,计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本底、区位交通地理、宏观战略政策和历史基础5大类变量17项具体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整体显著性和可信度检验略高于一般面板数据OLS模型;在固定相关效应后对各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和宏观战略政策等因素对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较为明显。自然环境因素弱于社会经济因素。被忽略的历史因素对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未来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应因势利导,强化有利因素,减小不利因素影响。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完善土地市场和运行机制。优化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调控政策和管治手段,制定差别化的空间集约利用政策。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和约束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和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36.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1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基于经济—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利用绝对β趋同模型验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趋势存在绝对β趋同,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达到1/2 趋同程度的时间分别约为52.6 和5.6 年;运用空间Durbin 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分别为0.278 和0.507,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 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因素正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降水总量因素负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4)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劳均GDP因素较大正向显著影响,而交通基础设施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因素变为不显著影响;(5)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对中国水资源真实利用情况出现偏差估计及对政策制定产生误导,考虑环境因素到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建国  张文忠 《地理科学》2014,34(5):522-530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0~2011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发现:此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现了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这22 a间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完全的随机状态,受其它区域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空间维度探究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的集聚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显著改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效率的提升有着显著地积极作用,并表现一定程度的溢出;政府干预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说明政府部门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表明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基础设施水平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民营化所占比重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是显著的,因为私有化致使企业的权力下放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中国部分省份土地投入规模过大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全要素生产率在各个地区间溢出的证据出发,各个地方政府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打破目前行政区经济的界限,实现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共赢,最终实现所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8.
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CI、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GEOREF等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对1993—2003年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国家、机构、科学家和期刊,对中国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论文产出、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国际1%顶尖论文数量对比反映中国的科学影响力。结果表明,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论文增长很快,占地球科学相关主题领域论文的比例也比较大,但中国生态学研究论文无论从占国内22个学科论文产出的比例,还是从占全球该领域的比例来说都有较大差距;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研究重点在地球化学、金属矿产和能源的经济地质学,但在环境地质学领域研究相对较少,而国际上环境地质学研究论文的发展已经大大高于传统的地质学论文。  相似文献   
139.
高阶统计量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电磁(MT)测深法中,大地电磁响应函数经常出现个别频点分散、误差棒较大、形态异常等现象,在作反演解释时,许多地质特征难以有效提取出来,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MT的实际应用效能和发展.本文利用高阶统计量方法检验了MT信号的高斯性. 结果表明,MT信号是非高斯的. 根据任何高斯过程,其高阶统计量(高阶累积量,高阶谱)均为零的性质,通过信号的高阶谱恢复功率谱,再由功率谱估算MT响应函数,能有效抑制高斯有色噪声的影响,提高MT资料的处理质量. 从应用效果看,这种方法在抑制高斯有色噪声、提取信号中有用信息方面优于传统功率谱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次波自适应相减这个关键问题,文中首次提出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来实现多次波和一次波的分离(简称ICAAMS). 现有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技术大都是采用输出信号(一次波)能量最小准则,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技术. 本文提出的ICAAMS采用了输出信号非高斯性最大准则,并利用高阶统计量来表征非高斯性. 简单的褶积模型和复杂的有限差分模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一次波和多次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