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3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2991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322篇
地质学   8719篇
海洋学   1003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449篇
自然地理   37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91.
A 3-D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OSLO CTM2)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emission in India.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the INDOEX experiment and the measurements in summer over India well.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NOx and CO emissions in India are doubled, ozo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global average OH decreases a little. Under the effects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NOx and CO in India are efficiently transported into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by the upward current and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so that the NOx, CO, and ozon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NOx and CO emissions. These increases extensively influence a part of Asia, Africa, and Europe, and persis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相似文献   
892.
试论南昌—莲塘一带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质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昌——莲塘一带沉积环境、成土母质、土壤化学组分及酸碱性、土壤类型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指出区内土壤的成土母质存在一定的相近性,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表土中大部分元素的分布、分配是不均匀的,可将本区划分为“一高两低”三个环境地球化学区;同时查明了该区土壤环境现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区内土壤环境污染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城区污染重于郊区,菜地污染重于农田。最后提醒人们应广泛关注该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尽早采取有关举措,排除“化学定时炸弹”给人类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893.
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提出许家坡金银矿床受武当山(岩)群及武当隆起—滑脱构造和武当逆冲推覆构造的控制,表现出地层和构造控矿的双重性,其成矿因素比较复杂,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干深部,成矿热液主要属变质热液型中—低温热卤水,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94.
1IntroductionThecomponentsoftheenvironmentaredamagedbyagriculturalpractices.Soilslosstheirfer tilityandwaterdeterioratesduetopollution .Chemicalweatheringofmineralandsoiloccursattheinterfacesbetweentheliquidandsolidphases;consequentlythesurfaceareaandcompositionofthemineralsplayanimportantroleinthisprocess.GarrelsandMackenzie ( 1 96 7)suggestedthatincon gruentweatheringreactionswouldproducedissolvedspeciesandnewsolidsthataremorestableintheweatheringenvironmentthantheoriginalbedrockminerals.Ro…  相似文献   
895.
香炉山地区水系沉积物铂·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炉山地区采用1个样/km2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苏家营-则家坪地区圈出1个Pt、Pd、Au异常带,异常带明显受NNW向或近SN向构造控制,从异常规模和强度推测苏家营-则家坪Pt、Pd、Au地球化学异常具有找寻铂钯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896.
太阳系早期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彪 《天文学报》2003,44(3):231-239
较详细地介绍全新的太阳系起源理论——X-wind模式,天体化学实验发现太阳系早期存在大量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小于100Ma),这些核素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核素是在恒星内部合成,并由星风注入原太阳分子云,星风产生的激波诱发分子云核的塌缩而形成原太阳,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核素是高能粒子与原太阳分子云或太阳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7.
兴宁温公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霞岚岩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公岩体由含辉石、角闪石的钾长花岗岩和花斑岩构成,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岩石主要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80±1)×106 a,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主要由幔壳混熔或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原生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霞岚岩体岩石发生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898.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部分地区的生烃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99.
广东腊圃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圃岩体由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副矿物组合属磷灰石-钛铁矿-锆石类型,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锶初始值为0.7055,说明腊圃岩体应是"Ⅰ”型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73±79)×106a,表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900.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