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31.
位于水合物脊(前称“第二脊”)上的ODPl46航次站位调查资料揭示了俄勒冈边缘水合物/气体系统中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层和BSR反射特征的变化情况。尤其在水合物脊南部,这些模式得到了详细的描述,1996年在该区的抓斗样品表明。在海底附近存在含块状水合物的沉积物。根据我们对ODPl46航次站位调查资料的检验和水合物脊最近几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建议在水合物脊上实施三个钻孔,井深400—700米。并辅以生物和地球化学综合采样及一系列的原位测试。在这样一个ODP航次中开展下列课题的研究:1.在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和构造环境中,对气体和水合物形成的物理和化学机制作源区比较:(1)在增生楔较老沉积物中,海底附近发现了块状水合物及其相关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其甲烷可能来源于俯冲沉积物;(2)与增生楔相连、快速充填的陆坡盆地中,沉积物较年轻、成层性好,其地震反射特征强烈地显示了水合物和(或)游离气的存在,但海底附近没有水合物和(或)碳酸盐矿物积聚的迹象,其气源主要来自原地沉积物中。2.采用地球物理遥感技术校准确定水合物及其下伏游离气饱和度。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特性,需要编制井间水合物分布图,评价俯冲带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未来经济潜力。3.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物、物理性质测量和微结构分析,检测构造因素诱发的水合物不稳定导致的BSR和BSR下伏地震反射特征发生变化是否与地震反射资料推测的一样。4.加深对水合物形成的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以便于利用综合地质资料确定甲烷释放进入大气的原生载体,了解巨大而剧烈的水合物失稳作用在全球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5.确定水合物和下伏沉积物的孔隙度和剪切强度,以评估水合物、流体活动与斜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6.确定沉积物中生物成因甲烷菌和热成因甲烷菌的分布数量,评估它们对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贡献,以及与沉积物成岩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2.
地球构造板块的运动代表着地幔的表面对流现象,在50~100 Ma以来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包括地幔热损耗、海平面变化、碳循环和海水化学等)。虽然研究结果推断出了新生代和部分中生代的板块运动历史,但是对这一时期洋中脊扩张及岩石圈增生的全球速率变化仍存有争议。构造重建结果表明新生代时期板块速度呈增加状态(尤其在太平洋地区)(Cogné和Humler,2004),然而对洋中脊扩张(Kominz,1984)或俯冲(Engebretson等,1992)速率的全球性研究却表明新生代时期洋中脊处的岩石圈增生速率呈放慢状态。Rowley(2002)使用现代洋底的面积—年代分布数值…  相似文献   
533.
大西洋中脊TAG海区的热液活动和长期监示KantaroFujioka等在1994年大西洋航次中,《Shinkai6500》完成了15次下潜。母船《Yokosuka》也安装了仪器,包括地球物理仪器。下面简述该航次的初步结果。地貌和地质TAG位于大西洋中...  相似文献   
534.
《海洋地质》2007,(4):31-49
TAG热液场是1992-1993年间发现的,当时在裂谷的东壁发现低温热液产物。现今它已成为扩张洋脊热液场中调查研究最多的矿场之一。由于进行了大量的专业考察,其中包括利用水下载人潜器的调查,在此采样、描述和发现,TAG算得上在低扩张速率脊活动的水下热液源之一,也包括高温黑烟囱(Elderfield,1985;Rona,1985,1986;Thompson等,1988;李西岑等1989,1990)。  相似文献   
535.
利用血凝试验及糖抑制试验测定脊条褶虾蛄的血清及肌肉提取液的凝血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同时进行热稳定性、pH及Ca^2 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其血清能凝集12种红细胞,且其凝集效价高于肌肉提取液(兔、蛇、鲫鱼除外)。血清对鹌鹑红细胞的凝集可被D-果糖、D-半乳糖和蔗糖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均为200mmol/dm^3,其凝集活性均依赖于Ca^2 ,在pH值为5.0-9.0范围内较稳定,经40℃保温10min后活性完全消失;肌肉提取液不被7种糖抑制,在pH值为4.0-10.0、温度为40-90℃范围内均具活性,说明有很强的耐热性,其凝集性不依赖于Ca^2 。以上结果表明:脊条褶虾蛄血清与肌肉提取液均含有凝集素,且凝集素的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536.
分布于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地区的兴隆山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火山岩与浅变质碎屑岩所组成的岩石组合,其火山岩主要出露于兴隆山岩群中岩组和上岩组。兴隆山岩群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变质玄武岩,具有低w(K2O)、w(Na2O+K20)和w(TiO2)的特点,且w(TiO2)和w(P2O5)接近于洋中脊玄武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略亏损、重稀土元素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的配分曲线类似,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平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兴隆山岩群的火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秦祁昆多岛洋中部略富集的E型洋中脊的海底扩张环境。  相似文献   
537.
从形势场、要素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2002年河南省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系统的若干特征及河南高温天气过程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538.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包括:挤压皱纹、挤压岩枕、挤压裂隙和挤压皱脊,发育于复理石砂岩层的底面或泥岩层的顶面,是相关砂层或泥层沉积后到成岩前复理石盆地遭受挤压收缩的动态记录。根据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的方向初步判断,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接受复理石沉积的同时受到了SSW—NNE方向的挤压作用,盆地处于挤压收缩阶段。这些构造为复理石盆地的动态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39.
滇中大红山岩群变质火山岩类的原岩性质和构造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启东 《地球化学》1998,27(5):422-431
大红山岩群中的变质火山岩类经在了区域性的海水蚀变和区域变质的改造,其岩石学特征和化学成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活动组分的研究显示,其原岩主查拉斑玄武岩类,且具有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属于T型地幔源区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大红山式Cu-Fe矿床具有富洋壳成矿元素特性,与所识别的变质火山岩类的原岩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40.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脊—洋岛和弧后盆地火山作用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夏林圻  夏祖春 《地质学报》1998,72(4):301-312
北祁连山系内,分布着一套类型十分齐全的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系。它包括有大陆裂谷火山岩、洋脊-洋岛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火山岩和陆缘被动裂谷火山岩。本文重点介绍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脊-洋岛火山岩和弧后盆地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并从地幔动力学角度探讨它们的岩石成因。这无疑对于深入了解地质历史古老增生板块边缘的火山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