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平地震激励下储罐液体晃动与提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考虑地基与储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法对储罐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面晃动及储罐提离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罐内液体的晃动是长周期运动,其周期受地震动影响。无论是小体积罐还是大体积罐,在一定的地震烈度下均可以发生提离,而且储罐发生提离的时刻大多数是在地震动的峰值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大体积的储罐的提离明显小于小体积的罐。底板提离区域为月牙形。  相似文献   
42.
东准噶尔鲍尔羌吉——带热隆伸展构造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准噶尔1:25万造山带填图方法研究过程中,在鲍尔羌吉一带发现较为典型的伸展构造,与许志琴等提出的热隆伸展构造有相似之处,其隆升与晚古生代造山后期抬升侵位的花岗岩有关,重熔花岗岩侵位上隆形成“热穹隆”构造,在岩体顶部垂直主应力作用下导致上部地壳伸展减薄,形成以晚古生代花岩为核心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43.
在压力3 GPa, 温度1450~1600 K, 应变速率10-4~10-5 s-1条件下, 对深俯冲带和上地幔中两种重要岩石(榴辉岩和方辉橄榄岩)的流变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榴辉岩在超高压条件下的流变参数, 应力指数为3.4, 活化能为480 kJ/mol, 活化体积为12 cm3/mol. 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中等石榴石含量榴辉岩的流变强度与方辉橄榄岩的流变强度在上地幔浅部条件下基本相当, 是多晶绿辉石岩强度的2~3倍和多晶石榴石岩强度的一半. 随榴辉岩中石榴石含量的逐步增加, 岩石的整体流变强度也不断增大.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计算了不同板块汇聚速率条件下深俯冲大洋岩石圈在不同深度层次上的流变强度, 以及橄榄岩和榴辉岩上地幔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 俯冲洋壳从下覆的上地幔拆离出来最有可能发生在缓慢俯冲的热俯冲带中; 而快速俯冲的冷俯冲带, 俯冲地壳与上地幔之间在强度上是耦合的, 发生拆离的可能性不大. 过渡带是上地幔中除岩石圈地幔外的高强度和高黏度层.  相似文献   
44.
笔者在冲绳海槽海底玄武岩基质中发现的中酸性玻璃质熔体 ,与以往在基性火山岩中发现的玻璃质熔体存在明显的差异 :( 1)在存在状态上 ,前者呈充填状态存在于细小的基质矿物之间 ,其体积明显受到岩浆冷却速率的制约 ;后者常出现富铁相和富硅相两种熔体共存现象 ,且一种熔体常呈球状分布于另一种熔体中。 ( 2 )在成分演化上 ,前者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 ,成分向酸性方向演化 ;后者的成分与冷却速率间的关系不明显 ,一直表现为富铁相和富硅相两端员成分 ,缺失中间过渡成分。这两种类型的熔体 ,分别反映了幔源岩浆不同的演化过程 :冲绳海槽海底玄武岩中的中酸性玻璃质熔体 ,反映了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 ,并记录了演化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特征 ;而以往在基性火山岩中发现的富铁相和富硅相两种熔体的共存现象 ,反映了幔源岩浆的熔离过程 ,并记录了熔离产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5.
依据松辽盆地深部地震资料 ,分析了深部地震反射特征及深部层圈结构特征。应用“非对称伸展作用”理论 ,通过对深部层圈结构、基底构造特征、侏罗系断陷构造格局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的盆地成因模式。从该模式可看出 ,基底滑脱拆离断层控制了侏罗系断陷的发育。  相似文献   
46.
晚是新世以来,内华达山脉年轻熔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压与Os同位素资料显示其岩石圈地幔是垂向分层的:浅层岩石圈地幔(<45-60km)温度较低(670-740℃),有被加热的特征,其锇模式年龄为元古代;而深层岩石圈地幔(45-100km)具显生宙的锇模式年龄,并且有从大于1100℃剧烈冷却到750℃的特征。因为大量的同位素证据证明内华达岩基形成于先存的元古代圈之上,所以大部分原先的岩石圈地幔可能在晚中新世之前被移离,从而在地壳之下仅乘下一薄层古老的地幔。  相似文献   
47.
金光炎 《水文》2001,21(4):4-8,59
水文频率计算中,对Γ分布的φ值,有时亦采用近似公式。讨论了几个主要的近似公式-立主根变换法所得公式和Camplbell公式,对其近似性和应用范围作了分析,经比较得知,近似公式一般只适用于Cs较小时,否则会出现大的偏差,必须慎用。  相似文献   
48.
韩长寿 《河南地质》2001,19(2):120-124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拆离断层附近陡倾斜破碎带中,矿体定位明显受控于拆离断层、文中分析了不同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和含金破碎带产状变化对矿化富集的影响,根据矿化和主要蚀变类型的对称分布特点,认为拆离断层是金矿的直接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49.
利用电子显微镜(EM)及能谱仪(EDS),分析研究了变生热液形成的载金石英的化学成分、离子扩散作用以及金在石英中的赋存状态等问题,探讨了它们的形成和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l~(3+)、Ti~(3+)、TFe、Na~(+)、K~(+)、Ca~(2+)等在石英中为类质同像混入物;石英和黄铁矿之间的离子相互扩散作用,表现为石英中Al离子的带出和Fe离子的带入,黄铁矿中Fe离子的带出和Al离子的带入;石英中呈分散状态分布的金主要为离子金,它们充填在石英结构中,起平衡电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庐山-彭山地区伸展构造演化及其对矿产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庆坤  项新葵 《地质科学》1995,30(2):117-129
庐山-彭山地区原是一个经受印支早期伸展机制下所形成的变质核。它在后期又经受了挤压和伸展的多期构造叠加,致成今日面貌。印支早期所形成的伸展拉覆断层为庐、彭及其相关地区的燕山期矿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对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