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8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具有桩基础的人工岛模型即土-桩-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入不同土层深度对桩的作用,反映土层对整个结构的作用的影响,同时与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2.
滩海区人工岛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辽河口滩海区人工岛场地为例, 从区域地震地质、近场区地震地质、区域地震活动等方面, 讨论了滩海区人工岛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 在此基础上, 完成场地地震烈度、地震设防参数、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人工岛场地安全性的因素评价。结果说明, 从场地地震安全性角度, 本文所评价的场地, 对人工岛兴建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3.
104.
人工岛设计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有关人工岛建设的研究和工程实例,讨论人工岛的波浪绕射问题,岛周海底的局部冲刷问题以及国内外人工岛结构型式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5.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位于伶仃洋海域,台风期较大的越浪量可能危及人工岛和隧道的运营安全,越浪量是人工岛护岸设计的重要参数。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研究人工岛护岸护面块体型式、消浪平台尺度、挡浪墙前护肩宽度等结构参数对越浪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坡肩宽度对越浪量的影响非常大,并且越浪量较小时,试验值明显小于当前广泛采用的van der Meer公式计算值,由此针对人工岛护岸结构特点,提出考虑了坡肩折减系数Kc的越浪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为人工岛越浪控制措施的采用及后期越浪量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威海九龙湾岸滩治理工程,进行不同结构型式及不同高程离岸潜堤的物理模型试验。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得出离岸潜堤透射系数Kt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得出影响潜堤透射系数最主要的因子为相对堤顶水深(a/Hi),在一定水位条件下,相对堤顶长度(B/L)也能影响透射系数。借助MATLAB数学软件平台,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规则波作用下潜堤透射系数的经验公式,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人工岛作为一种新兴的海岸工程, 它的建设所引起的岸滩冲淤和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海南万宁市日月湾人工岛为例, 通过4期实测海滩剖面数据和多时相遥感影像, 分析了冬季波浪与人工岛联合作用对日月湾海滩冲淤变化的影响, 并结合海区波况, 探究了海滩冲淤变化机理。研究表明, 日月湾海区冬半年的平均有效波高与波浪周期明显强于夏半年, 且波浪强度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在人工岛建设前后变化幅度较小; 人工岛建设对海滩地貌变化有强烈影响, 海滩呈现出岛后淤积而两侧侵蚀的显著特征, 岛影区海滩不断淤积, 岸线向海淤进达200m, 甚至可能与人工岛相连形成连岛沙坝, 人工岛后两侧海滩侵蚀, 岸线向陆一侧蚀退最大距离达50m; 海滩在冬季波浪和人工岛共同影响下, 岸滩自北向南依次表现为稳定、侵蚀、淤积、相对稳定、略有侵蚀或淤积、侵蚀、淤积的冲淤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海洋极端天气频发,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地处外海,与其相连接的桥梁非通航跨的桥面高程较低,容易受到海浪侵袭,威胁到岛桥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结构自身安全。针对西人工岛桥结合部周围的复杂地形条件,采用OpenFOAM®开源程序,分别对S、SSW和SW三个方向的极端波浪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测量值的比较验证了的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方向入射波的波高和沿岛体斜坡爬高的变化规律。随着波浪入射角的增大,人工岛南侧斜坡的波浪爬高呈逐渐减小,但在岛体西端靠近桥梁的位置处,波浪爬高逐渐增大;同时也反映了越浪和桥面上水风险的大小。研究旨在为实际工程的管理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9月15日天津沿海高潮位两次超过4.70m的警戒水位,形成风暴潮灾害。着重分析了在第一次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后,特别是天津沿海已处于离岸风的作用下,高潮位再度超过警戒水位的原因,并对类似这种一次风暴潮过程而高潮位多次超过警戒水位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天气背景,进行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超浅海开尔文波的传播理论能解释这种现象并得到了实况的验证。而且统计分析表明,台风和气旋造成的风暴潮灾害中高潮位多次超过警戒水位的现象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0.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导出计算人工岛自振频率的能量公式,浅海人工岛可按剪切型结构进行动力计算,动水压力和动土压力对结构振型参与系数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地震时人工岛内回填土只有一部分有效质量参与地震响应,通过模型试验,高径比小于1/3的人工岛回填土有效质量系数在0.2左右。有效质量系数随土壤粘结力的增大而提高,随高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一般圆柱形人工岛结构的振型参与系数可采用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