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人工岛建设在缓解滨海人地矛盾的同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本研究聚焦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以海口西海岸为例,建立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探讨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地貌演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循环养护”的海滩修复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为:①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对邻近海滩的影响以“岛后方淤积、两侧侵蚀”为显著特征,且两侧侵蚀热点区的响应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五源河口至新国宾馆岸段侵蚀更为强烈的主导因素为物源匮乏与岸线形态外凸。②通过人工补沙与循环养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实现岸滩泥沙的合理分配与地貌的动态平衡,有效缓解人工岛引起的海岸侵蚀问题。本研究成果可为国内相似类型海岸的岸滩修复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
《探矿工程》2009,(12):68-68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今天开建,其中珠澳口岸人工岛将率先动工。将建的跨境跨海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全长49.968km,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km,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相似文献   
73.
现代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集装箱技术的传播深刻影响了港口体系的发展,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理论模型重点解析该技术对港口体系空间时序过程的影响机制.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的回顾与评述,根据港口发展的新现象与新机制,综合Hayuth和Notterboom的理论模型,介绍了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最新理论,将其分为前集装箱化、技术试验、巩周集中化、枢纽港中心化、扩散化与...  相似文献   
74.
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的湾口水域,东、西人工岛分别位于伶仃洋大濠深槽两侧。人工岛水域水深流急,潮流正面冲击人工岛,易造成人工岛海域水下地形发生大的变化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人工岛为中心的局部滩槽新格局。在大桥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伶仃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人工岛建设后的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水下地形冲淤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人工岛对伶仃洋水域的水沙环境影响集中在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水域内,人工岛呈冲刷趋势,岛体上下游形成以岛为中心的梭状淤积体。人工岛建设10年前后的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引起的海床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此为当初采用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75.
离岸人工岛对砂质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阳人工岛拟建在砂质海岸外。运用冲淤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海阳人工岛建成后在无风理想状况和各向大风条件下海底的蚀淤变化,据此分析人工岛建设对砂质海岸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周边区域整体呈微淤积状态,基本维持了在工程建设前的状态;人工岛北侧和南侧始终处于微冲刷状态,不会形成连岛沙坝;其东侧、西侧局部区域呈微冲刷状态,利于砂质海岸的维护;在波、流综合作用条件下人工岛工程的建设不会使北侧的海滩产生较明显的蚀淤变化。  相似文献   
76.
石谦  蔡爱智 《台湾海峡》2008,27(1):92-98
黄厝沙滩位于厦门岛的东南岸,长4.2km,走向为NE-SW.东距小金门岛4.6km.南距大担、二担等小岛4km.1956年至2001年的45a间,在优势的NE向风和浪的作用下,沙滩平均每年以约2m的速度后退.近20a来,由于人工挖砂和海岸工程不当等原因,黄厝沙滩受到更严重的破坏.在近年沿岸道路和绿化带的施工中,人为地把原来大于30°坡度的天然侵蚀陡坎削成小于10°并与沙滩连接成一个坡面的缓坡.强台风袭来时,出现了多处沙滩砂不受阻挡地冲越上马路,冲越高程超过黄零8.5~9.0 m.在宽40多米的环岛路上积砂厚达8~10 cm!为了有效地保护黄厝沙滩,防止海岸线继续后退,应当采取挡沙坝或"离岸坝"工程以阻止纵向泥沙搬运,同时在可能出现横向砂冲越上岸的岸段和侵蚀后退严重的岸段修建护岸和挡浪墙工程以阻挡台风时大量海滩砂向陆地冲越.  相似文献   
77.
上海石化地区向岸风-离岸风的长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陆交界地区出现的向岸风、离岸风局地环流使海岸附近排放的污染物限制在环流中较长时间,易造成大气高浓度污染状况.本文利用上海石化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确定了简单易用向岸风、离岸风划分方法,通过对气象数据库中1981~2005年24h逐时风资料分析,获得了向岸风、离岸风的各项长期特征.  相似文献   
78.
长江口横沙东滩外侧建设人工岛的自然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靖波  蒋雪中  买佳阳 《海洋学报》2014,36(11):163-172
利用2001-2008年的海图资料和2011-2012年枯季现场水文调查数据,分析长江口横沙东滩外侧海域的河势、水动力条件及泥沙含量的潮周期过程,讨论在此建设人工岛的自然条件。结果表明,横沙东滩外侧海域,2001-2008年间冲淤有变化,由滩向海的断面显示上部淤积,下部侵蚀,冲淤转换面在-7~-10m之间,-10~-20m海域整体呈现微冲趋势,但侵蚀速率减缓,河势趋于稳定。横沙东滩受北槽深水航道北导堤影响,向东南方向淤进。定点船测潮流表现出旋转流性质,枯季大潮最大流速不超过188cm/s,小潮最大流速小于134cm/s;北港口外的定点余流显示向口内输运,北槽口外则是向海输运。两测站数据显示枯季大小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处于0.061~0.116kg/m3之间,水体泥沙含量整体处在较低水平。从自然条件上来说,不考虑风浪影响情况,研究区域内河势渐趋稳定,水深条件良好,水动力条件适宜,水体含沙量较低,在该区域内建设人工岛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2011年2月~2012年1月对广东流沙湾近岸和离岸育珠海区6个航次11个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近岸和离岸育珠海区水温、透明度、盐度和pH周年变化范围相似,水温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透明度、盐度和pH周年比较稳定,揭示目前流沙湾近岸和离岸育珠海区水流交换较好。近岸和离岸育珠海区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具有类似的周年变化规律,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在4~7月份和9~10月份,近岸海区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现显著递增趋势,而10月份之后,显著递减。2~4月份,以及12月份至次年1月份,叶绿素a值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较低。5~11月份,离岸海区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近岸海区。近岸和离岸育珠海区COD含量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2~0.7 mg/L和0.1~0.8 mg/L,均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近岸海区和离岸海区无机氮(inorganic nitrogen,IN)含量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1.9~8.0μmol/L和3.4~8.7μmol/L,均达到国家第二类水质标准。两个海区IN含量的周年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值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周年变化趋势相反,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orus,IP)在流沙湾近岸和离岸海区含量具有相似的周年变化趋势,其季节性变化与无机氮恰好相反,表现为夏、秋季含量高于冬、春季。6~8月份,近岸海区IP超出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分别达44.67%、96.33%和210%,离岸海区在相同的月份超出国家二类标准分别达75.67%、86%和230.67%。揭示在夏、秋季节应合理控制贝类养殖密度和流沙湾周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0.
秦皇岛市某人工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处的地貌单元以及岸边的植被、建筑决定着不同于其它海域尤其是陆地勘察的施工方法。通过秦皇岛市某人工岛海域勘察的工程实例总结出附近海域勘察的特点及施工要点,对于相似条件的海域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