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本文作者对其所在县进行的调查表明,问题是严重的,困难是大的。特别是初级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希望各地从事地理教育的同志、特别是县地理教研员.对本地地理教育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是中学教育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四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地理学科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让我们共同为振兴地理教育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在中国气象局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气象部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以“三个气象”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基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地方气象事业和科技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论文总结了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的演进态势与时代特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功能体系,剖析了二者的互动机制,探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与典型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展望。结论如下:①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乡村发展困境、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本质是新时期为适应城乡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再调整,二者均具迫切性、交融性与攻坚性的时代特征。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与乡村发展总体耦合联动、互促互馈。② 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多功能价值,通过补短板促进乡村重构与乡村多功能发展,发挥制度联动、城乡融合与经济转型的乘数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并带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优化。③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沿整合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功能的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地域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④ 未来需发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联动作用,同时重视改革的政策性摩擦,深化乡村振兴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反馈,并权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举措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文琦  郑殿元 《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如何科学识别村落类型,分类推进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对于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理论,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剖析了村域空间结构格局演变和城乡要素结构功能优化重组;构建了西北干旱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体系,从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资源禀赋4个子系统进行逐级分类判断,识别乡村主导类型,结合专家征询分析与村落特征,将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为集聚提升类、三产融合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结合不同乡村振兴模式提出了相应地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丘陵山区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开展丘陵山区贫困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对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以村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刻画了于都县农村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识别了丘陵山区驱动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子,揭示了农村贫困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集聚性特征,且聚集效应随减贫力度加大有所减弱;② 坡度、行政村到县城中心的可达度、路网密度和公共服务点数量是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子,且随时间推移,资源禀赋不足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区位条件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③ 不同时期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农村贫困化有其自然和人文根源,科学减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以深化贫困发生机制理论认知为基础,协同推进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的减轻,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的不断运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国际、国内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实现快速发展,由于受到跨国公司核心技术、市场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及我国"振兴规划"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期望得到政府协调解决,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8.
薛芮  余吉安 《地理研究》2023,42(2):407-421
冰雪旅游是冰雪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集合,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经济提升与文化传承之间实现一种主体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达成与旅游场域下乡村冰雪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因此以空间范式为轴心的冰雪旅游研究十分有必要。以理论推演和模型构建为方法,依次分析冰雪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与文化资本实践的双轮驱动机制、解构在双轮驱动之下冰雪旅游地的空间体系、论述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联动逻辑,结果发现:乡村冰雪旅游地空间是动静结合、虚实共存的多维体系,在双轮驱动下重构为地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双层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旅游空间的四维空间网络,各层子空间彼此交互联动。从空间体系出发的乡村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文化资本实践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深化利益主体博弈下的社区协调、通过空间联动优化乡村冰雪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19.
戈大专 《地理学报》2023,(8):1849-1868
解构新时代乡村空间特征是构建乡村空间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及其治理路径将有效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流动性思维范式,解构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总结其治理困境,建构基于地理学分析范式的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框架,探索可行的治理路径,进而构建了“特征识别—困境解析—治理框架—治理路径”的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系统研究方案。研究发现:(1)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流动性分析范式解析多尺度乡村空间运转逻辑,需要破解尺度综合、尺度分异和尺度流动对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的作用机制,突出乡村空间综合性特征、强化乡村空间异质性特征、融合乡村空间流动性特征;(2)城乡空间综合统筹不足和空间流动网络不畅通,叠加乡村空间异质性价值不显化是乡村空间治理亟待破解的困境;(3)“空间综合治理—空间分区治理—空间流动治理”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框架,有效破解城乡空间难综合、区域空间难协调、空间网络不畅通等问题;(4)统筹城乡空间的综合性治理、创新用途管制的区域性治理、均衡发展权配置的流动性治理是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的可行路径。厘清新时代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并建构科学的治理体系为推进城乡融合发...  相似文献   
20.
<正>《海洋工程》于1983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已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