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1493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40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991.
首先以居民地要素为例,通过对多对多关系产生原因的分析,明确制图综合中典型化操作是多对多关系产生的主要根源。其次,从对多对多匹配的实例入手,根据邻近、轮廓规则、分布有序等特征,设计了多对多关系的探测和发现方法。最后,根据典型化算法整体性、结构化的原则,从群对象的对象结构、轮廓形状、面积和方位等特征入手,设计了相邻比例尺多对多匹配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符合人类的匹配认知习惯,能够有效发现并确认相邻比例尺中同名对象之间的多对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立足于现有的多源数据资料,利用空间数据融合方式进行空间数据的生产和更新。在阐述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按技术流程依次介绍了每个环节的处理内容和方法:通过多源数据分析评定确定数据的使用方案,通过空间数据集成消除多源数据间的差异,通过空间数据匹配建立同名实体在不同数据集中的对应关系,通过数据融合和更新派生得到更好的新数据。实验证明该方式生产周期短,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93.
在全景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的匹配中引入"虚拟投影球面"的假设,提出了基于光源归一的投影回归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严密的数学论证,在此基础上,采用球面投影中的角度逼近法进行了不同角度分辨率下全景影像的空间测量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空间信息的自然语言表达是一个横跨空间信息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研究。以空间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立足语言学提供方法论,从语用、语义和句法三个独特视角剖析其结构特征,提出完整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从语用视角,分析可视化地图表达和自然语言表达的不同语境特征及其互补性;从语义视角,分别分析并建立空间信息的空间、属性和空间关系等三大特征到自然语言中的方位词、词汇(名词或形容词)和短语的映射关系,之后归纳形成空间场景到句群的映射思路;从语法视角,分析并构建空间方位(位置、距离和方向)和拓扑关系的计算规则。  相似文献   
995.
岱衢洋拖网甲壳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甲壳动物21种,其中虾类13种、蟹类7种、虾蛄类1种,隶属于2目14科18属;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广温广盐种在种类数量、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表明该季甲壳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低,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以南亚热带优势树种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实验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密度制约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影响。通过在黄果厚壳桂母树周围建立24个成对的1 m×1 m幼苗样方,定期进行幼苗群落调查并做土壤杀菌,分析杀菌处理对黄果厚壳桂幼苗存活率及其幼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通过样地调查进行不同龄级相对多度与群落均匀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杀菌处理可显著降低幼苗群落物种丰富度。黄果厚壳桂幼树密度随着离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其种群占整个群落的相对多度随着树龄呈递减趋势,黄果厚壳桂种群优势地位的减少将直接导致群落均匀度的增加,从而避免单优种群的发生,促进多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997.
马铃薯是华南地区的特色冬种农作物,其地块的“早稻―晚稻―冬种马铃薯”三季种植模式具有特有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曲线特征。利用这一特征,提出一种基于 NDVI 时间序列数据和 SAM 的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稔平半岛为研究区,冬种马铃薯面积为研究对象,采用 2011 年 HJ-1 A/B CCD 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计算每一景影像的 NDVI 后以时间为坐标轴排列成 NDVI 时间序列数据集,在此提取冬种马铃薯种植区的 NDVI 时间序列参考曲线,使用光谱角度匹配(SAM)方法,计算每个像元的 NDVI 时间序列曲线与 NDVI时间序列参考曲线的光谱夹角值,根据 Rule 图像的统计参数确定夹角阈值,达到快速有效地在遥感影像上提取冬种马铃薯对应像元的目的。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提取精度为 82.70%,重点种植区域提取精度为 93.75%,可见基于 NDVI 物候特征的 SAM 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研究区冬种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998.
SAR影像匹配是SAR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但是,SAR影像匹配成功率、正确率及精度较低。通过SAR影像匹配,建立SAR匹配像对,对雷达立体观察和立体测量有重要的意义。在机载SAR影像匹配中,应用SIFT 算法,获得较稳定的特征,并结合2D单应变换的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对;选取三组不同类别的机载SAR影像数据,利用SIFT 和粗差剔除相结合的算法,通过VC++和OpenCV编程,提取出特征稳定且均匀分布的同名点对,完成机载SAR影像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有人工建筑物的机载SAR影像,SIFT 算法可有效地提取大量稳定的匹配点对,其正确率高;对于含有自然植被的机载SAR影像,SIFT 算法可有效地提取较多稳定的匹配点对,其正确率较高;由于SIFT 算法实质上是基于局部灰度匹配的算法,对于纹理信息缺乏的机载SAR影像,只可提取少量稳定的匹配点对,其正确率相对前两者较低。总体而言,在机载SAR影像中SIFT 算法能够提取到稳定的匹配点对,并结合基于2D单应变换的RANSAC算法,可有效剔除误匹配点对,提高匹配正确率及精度。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一款紧凑的用于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标签天线。天线由一个弯折的偶极子天线网络和一个U形寄生元件构成。通过在偶极子和寄生元件中利用感性耦合来使天线进一步小型为48×26.3mm2。提出的天线具有较小的尺寸、较宽的带宽和良好的辐射性能。在915MH0dBi,最大阅读距离为10.16m。制作了相应的实物天线,仿真和测试结果说明所设计的天线满足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汪德根 《地理研究》2013,32(8):1477-1485
古村落是具有文化遗产性质的乡村聚落,选取古村落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来分析中国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分布原因,从而进一步引导中国乡村地区的同步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表明:① 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沿河流分布、多是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塞和文明的发祥地,并形成了3 大集中区、3 大相对集中区和4 大过渡扩散区,孕育了6 个文化区;②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造时间跨度较大,但多集中在唐宋明清4 个朝代,明朝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③ 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资源禀赋特点、评定标准的局限、依托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