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51.
采用COⅠ基因片段研究了东海区象山(XS)、乐清(YQ)和宁德(ND)三个四指马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在90个四指马鲅个体中,共检出单倍型13个,包括变异位点2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4个。在三个种群中,YQ群体具有最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水平,但整体上,三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均比较低。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三个群体内部在分子水平可能存在自然选择作用。NJ系统发生分析发现,YQ部分单倍型与XS和ND群体聚在一起,而与另一部分YQ群体遗传分化较大。AMOVA分析显示,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79.66%)。  相似文献   
152.
厦门至珠江口间沿岸海域中华白海豚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2个重要分布区,但对这两地之间沿海白海豚的分布情况还缺乏了解.通过走访厦门至珠江口之间12个渔港码头或渔村的渔民,共获得有效问卷168份,探讨了厦门至珠江口之间沿海历史上和当今中华白海豚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渔民见过白海豚的比例越高;历史上(20~30a前),东山、汕头、甲子、汕尾和马宫等地沿海曾有较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如今,在东山湾和汕头海域还有中华白海豚的出没.通过进一步的截线抽样法调查,证实了汕头海域还有白海豚的分布,东山湾还有渔民观察到白海豚,但尚待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53.
测定了中国沿海角木叶鲽4个群体57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在长度为549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插入/缺失位点,24个变异位点(包括11个简约信息位点),共出现了37个单倍型,其中9个为共享单倍型。角木叶鲽整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态度(P)i结果分别为0.979±0.008和0.00655±0.0037,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度和低核苷酸多态度分布模式。中性检验结果显示,角木叶鲽种群的Fu’s Fs为显著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呈现单峰分布,表明角木叶鲽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5,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都为负值(-0.0067~-0.0460)但不显著(P>0.1),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个体间(102.15%),均表明我国近海角木叶鲽种群无明显的分化,可以作为一个渔业管理单位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4.
三江平原东方白鹳种群现状与人工招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2004-2007年通过在三江平原开展大规模的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和保护的实施措施,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但部分地区对东方白鹳的了解和保护程度还不够,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宣传、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福建省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段桫椤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地段的桫椤种群在空间占据、格局强度和个体空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尺度变化和分形特征,种群格局计盒维数值在0.3132~1.1189之间,大小次序为Q3〉Q6〉Q7〉Q1〉Q2〉Q4〉Q5〉Q8,信息维数在0.3031~1.078之间,大小次序为Q3〉Q7〉Q6〉Q1〉Q2〉Q5〉Q8〉Q4,关联维数在0.7450~1.1453之间,大小次序为Q3〉Q6〉Q8〉Q1〉Q5〉Q7〉Q2〉Q4;分形维数谱显示,地段Q1、Q2、Q3、Q6和Q7的桫椤种群空间结构特征相似,地段Q4、Q5与Q8的种群相似。  相似文献   
156.
民勤天然梭梭种群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民勤荒漠区新发现的天然梭梭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沙地梭梭和盐碱地梭梭种群生长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种群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沙地梭梭种群生长优势明显,种群密度大,盖度高,平均为47株丛·hm-2和2.1%,盐碱地梭梭种群生长缓慢,密度、盖度较小,为24株丛·hm2和1.2%,这与土壤水分条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沙地梭梭和盐碱地梭梭种群均属于衰退型种群,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保护,否则将可能被其他更新力较强的伴生种所取代。沙地梭梭种群呈集群分布格局,盐碱地梭梭种群则为均匀分布,这不仅与梭梭种群密度不同出现种内或种间竞争的结果,也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7.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尼影响,以设备和隔震结构同时满足抗震要求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进...  相似文献   
158.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razor clam Sinonovacula constricts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were studied through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analysis. Six primer combinations generated 193 fragments. The He values varied from 0. 322 to 0. 463 an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ranged from 74. 1% to 98. 4%, which indicates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Cluster analysis by Nei's pairwise distance grouped all specimens by geographical origins. AMOVA consistently showed that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as 8. 71%, and most of the variation came from th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91.29%).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six populations was moderate; pairwise FST ranged from 0. 0282 to0. 1480, which indicated that S. Constricts population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are genetically connected. Among all the six populations, the Beihai population is the most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others, suggesting that Hainan Island and Leizhou Peninsula act as barriers to gene flow. All populations abide isolation by distance model as indicated by Mantel test, except for ZS(Zhoushan)and YQ(Yueqing)populations.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guidelines for conservation and fishery management of this speci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9.
贺欢  田长彦  王林霞 《中国沙漠》2011,31(1):180-184
通过田间调查,比较露地、窄膜、宽膜、全膜和秸秆覆盖下主要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棉蚜种群动态影响很大,除窄膜和宽膜覆盖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覆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7月16日全膜和秸秆覆盖达峰值,比露地、窄膜和宽膜覆盖早5 d;高峰时全膜覆盖棉蚜数量分别是露地、窄膜、宽膜和秸秆覆盖的2.56、1.78、2.16倍和5.93倍。对棉叶螨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于棉蚜,整个调查期,窄膜、宽膜和全膜之间无论从数量还是增长速率来看都呈相似趋势,而秸秆覆盖棉田棉叶螨数量显著高于其他覆盖,高峰时分别高出露地、窄膜、宽膜和全膜覆盖9 584.4、7 816.4、7 540.4头/百株和8 436.8头/百株。不同覆盖下主要天敌种类基本一致,但种群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0.
2006/2007夏季对南极长城站地区的企鹅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繁殖行为进行了生态学调查与研究,共记录到5种企鹅:白眉企鹅、阿德利企鹅、纹颊企鹅、王企鹅和帝企鹅,前3种企鹅在本地区繁殖,后2种为本区旅鸟。阿德雷岛是本地区最重要的企鹅繁殖地,2006/2007南极夏季阿德雷岛上繁殖的企鹅约为9724只,繁殖期后的企鹅总数约为17220只,繁殖成功率为0.40—1.41只/对。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初步分析了近年来在本地区繁殖的企鹅数量与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