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3篇
  免费   1651篇
  国内免费   2110篇
测绘学   463篇
大气科学   1000篇
地球物理   1462篇
地质学   5687篇
海洋学   934篇
天文学   181篇
综合类   647篇
自然地理   134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01.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902.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发生在特定表面或某一部分表面的物理过程.这样,由点到面的空间代表性就成为通量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运用FSAM模型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中国通量网各站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强、观测高度的升高和下垫面粗糙度的减小,通量贡献区有被拉长的趋势,且沿上风向逐渐远离观测点,这表明通量观测值所代表的下垫面平均状况的范围有所扩大.对于一个观测点而言,在观测高度和下垫面状况一定的情况下,通量贡献最大点和源权重函数最小点距观测塔的距离受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大气越稳定,通量贡献最大点Smx和源权重函数最小点χ1距观测塔的距离(分别为Dmx和Dmin)越大.Dmax和Dmin对下垫面粗糙度和观测高度变化的响应是,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和观测高度的减小,Dmx和Dmin均变小.本研究给出了在不同大气稳定度状况下,对各通量站通量观测值贡献90%时的通量贡献区长度,结合各站点的盛行风向以及通量贡献区对各种影响因素响应规律的分析,使我们对各通量站点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本研究虽然仅可做为实际应用中的参考,但其结果可为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解释通量数据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3.
能量平衡原理是遥感反演地表通量,波文比法计算地表通量的基础.但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多数情况下,非均匀地表的地表能量是不闭合的,一方面是由于观测仪器的误差及各参量观测尺度差异造成的,更重要的则是由地表不均质性引起的水平平流效应导致的.因此,定量的估算水平平流效应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地表可供能量差、水分状况差异、风速和垂直空气温度梯度四个参数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遥感信息的水平平流通量观测影响纠正模型,其中引入了像元尺度与风浪区长度的关系.文章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平流估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水平平流的尺度效应问题.进一步,在地表实验数据的支撑下,给出了在农田下垫面情况下模型的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模型估算的能量变化率与实测的能量变化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经过纠正后的能量闭合状况有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04.
对2003年北黄海5.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序列、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及地震学参数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为前-主-余型,经历了一个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和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905.
南宁市热带气旋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965-2003年39a《台风年鉴》等资料,选取直接造成南宁市日降水量达50mm以上的热带气旋,对其时空分布、移动路径、登陆地点、暴雨前24h关键影响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a中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以上降水有50次,主要出现在7、8月份,Ⅰ类路径最多达22次,Ⅱ类路径次之19次,Ⅲ类路径最少。日降水量达100mm以上的路径,以Ⅰ类路径居多,台风暴雨的Ⅱ、Ⅲ类路径08时主要关键影响区,其东部界限比原影响广西区域界限偏东。对于已进入广西台风警戒线内,时速达20km以上的台风,更要有高度警觉性。  相似文献   
906.
INTRODUCTIONAfter theforthgenerationzoning map was set ,studies of tectonic activityonthe Chinese continentdeveloped greatly and more seismological data accumulated,whichsupplies plenty of datafor studyingpotential source zones .Seismic waves contain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faulting activityin hypocenterregions .By analysis of focal mechanismsolutions ,alo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actingforce andfault slipin hypocenters can be obtained.Other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earthquake fo…  相似文献   
907.
黄河源区新构造运动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黄河源区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实际资料,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黄河源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处于走滑伸展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在整体隆升中,形成断块山与拉分盆地,湖泊广布;晚更新世,大陆动力学机制过渡为挤压收缩,在整体抬升中,断块山显著崛起,湖盆萎缩、变形;全新世,大陆动力学环境反转为走滑挤压,持续隆升,黄河扩展源头到达本区,扎陵湖、鄂陵湖外泄,闭流盆地水环境转向开放.近代,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构造活化与寒冻风化岩屑坡扩大、沙质荒漠化蔓延、湖泊和沼泽湿地萎缩、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源区黄河频繁断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响应关系密切.因此,新构造运动在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因素则起到促进与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8.
甘肃西北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对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流域尺度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有限性、可变性和上下游关联性的角度,探讨了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阐明了不同水文年中游区的安全引水量和不同目标下下游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对水资源的需求阈.基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7.8×108m3/a的安全引水量为13.97×108m3/a和枯水年份(95%保证率)的安全引水量为10.14×108m3/a,下游区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需水量为8.01×108m3/a.提出了中游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阈,即未来20年生产生活安全需水量介于22×108~23×108m3/a之间.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在中游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目标约束下确保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909.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对比及四大勘探层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庆外围盆地的区域对比与组合规律研究,对于揭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规律和拓展油气开发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等资料,对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地层发育的宏观规律,提出了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四大勘探层系,为大庆探区外围盆地进一步的沉积、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10.
谢淑云  鲍征宇  李兵 《云南地质》2006,25(4):451-452
分形是研究复杂系统时一空结构特征的基本理论和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地球化学场作为表征特定区域特定介质中(基岩、水系沉积物、土壤、水体等)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和其它相关地球化学变量值的频率分布及其时一空结构的复杂场,其元素含量频率分布特征,对区域地球化学演化研究、金属和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区域环境生态调查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地球化学家和数学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