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浙江地质》2010,(11):22-25
应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Jayme ltaluga局长、智利智中经济贸易促进会(SOFECO)Hexing Wang会长和秘鲁土地产权规范化委员会(COFOPRI)Davld Ramos Lopez主任的邀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资源管理考察团一行6人,于2010年7月10日—21日,  相似文献   
32.
金文强  高光明  肖娟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4):362-365,371
采用Landsat-7 ETM+数据制作的7-4-3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对秘鲁北部的奇克拉约(Chiclayo)地区进行了构造目视解译,共解译出15条线性构造和10个环形构造,结合地质特征和实地勘查资料,圈定了4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33.
《海洋世界》2009,(3):8-8
日本短尾鱿鱼和一种发冷光的海洋细菌相处得可谓是“琴瑟和谐”:这种细菌在鱿鱼的发光器官里“安家”,使鱿鱼发出水纹状的光,用来蛊惑敌人和猎物。最近,科学家发现:决定这种细菌是否寄居在鱿鱼体内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基因,而这个基因的关键作用是使细菌形成生物膜。  相似文献   
34.
对波纹巴非蛤肉进行的食品化学特性研究表明,其贝肉的粗蛋白含量为70.6%(干基);蛋白质营养价高,氨基酸价为85(第1限制氨基酸为Trp)并富含Glu(100g样品中2.2g;以下单位同)、Asp(1.47g)等呈味氨基酸及提取物成分,Ca、Fe等无机质含量丰富,波纹巴非蛤肉以30%的比例添加到蛇鱼糜中,可制得具有贝类风味,色泽弹性良好的“花甲螺丸”。  相似文献   
35.
秘鲁和巴西是世界上矿产资源较为富集的国家,是南美洲的矿业大国,中国每年都与这两个国家有巨大的矿产品进口贸易,特别是铁矿和铜矿。通过对两国矿业的考察以及与矿产资源管理的政府官员会谈,进一步了解了秘鲁、巴西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6.
东南太平洋秘鲁鳀资源量预报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有效地对秘鲁鳀资源量进行预报将有助于为我国鱼粉进口企业提供决策支撑。为此,本研究结合秘鲁鳀生物(上一个渔汛季度的资源量、渔获物中的幼鱼比例)和环境(渔场水温和nino1+2区的温度距平)因素及捕捞量为预报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17个渔汛季度(2006年至2014年第一渔汛季度)秘鲁鳀的资源量建立预报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影响秘鲁鳀资源变动的因子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样本量的增加,模型拟合资源量与真实资源量的平均相对误差逐渐下降,拟合资源量序列与真实资源量序列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加。最终模型5(建模数据为2006-2013年第二渔汛季度的数据,验证数据为2014年第一渔汛季度的数据)能够很好地拟合出秘鲁鳀资源量的大小及变动趋势拟合资源量序列与真实资源量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61;拟合资源量序列与真实资源量序列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预报得到的2014年第一渔汛季度的数据与真实值相比,相对误差为1%。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影响秘鲁鳀资源变动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6%,其中环境因素占据了最大的载荷;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3%,同样环境因素占据了最大载荷,但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因素分别是上一个渔汛季度的资源量和捕捞量,其载荷相当;第三和第四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和7%,其中幼鱼比例占的载荷最大。根据各主成分得分序列与资源量序列的相关系数结果,环境因子对秘鲁鳀资源变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7.
Fishery biology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cus gigas off Costa Rica D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jumbo flying squid(Dosidicus gigas) population was surveyed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squid jigging vessels off the Costa Rica Dome(4°–11°N, 90°–100°W) in 2009 and 2010. The daily catch of D. gigas in the two survey cruises ranged from 0 to 5.5 t and was mostly obtained from the areas bounded by 6°–9°N and 91°–94°W and by 6°30′–7°30′N and 96°–97°W.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areas yielding the most catch ranged from 27.5 to 29℃. The sex ratio of the total catch was 3.75:1(female: male). The mantle length of the squid ranged from 211 to 355 mm(male) and from 204 to 429 mm(female) with an average of 297.9 and 306.7 mm, respectivel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antle length(mm) and body weight(g) of the squi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xes. The female and male were at a similar maturity, and most individuals are maturing or have matured with a few females being spent. The size(mantle length) and age at the first sexual maturity were 297 mm and 195 d in females, and less than 211 mm and 130 d in males,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sampled stomachs(70.6%) had no food remains. The major preys of the squids were fish, cephalopods and crustaceans, with the most abundant Myctophum orientale and D. gigas. The preys in more than 65% of the non-empty sampled stomachs evidenced the cannibalism of D. gigas. The results improved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fishery biology of D. gigas off the Costa Rica Dome, 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relative fisher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38.
苏光陆 《海洋世界》2006,(12):28-29
16世纪以来,全世界有记录的大鱿鱼种类将近600种,它们大多数都是在大西洋东北部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海岸搁浅,或是死后被冲上海岸。它们中最长的18米,体重达900千克,但活着的大鱿鱼,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  相似文献   
39.
板果龙     
《地球》2012,(6):52-52
板果龙是一种巨大的海生蜥蜴.它凭借长身体和纤细的尾巴能像蛇一样在水中游泳,长有宽大有蹼的脚掌。它的尖利的牙齿可以用来捉鱼和鱿鱼吃。长而有力的垂直扁平的尾巴推动板果龙在水中象蛇一样游动.鳍状肢控制游泳方向。一些化石标本有较厚的耳膜.它可能允许这种海中怪物进入深水追逐鱼儿。  相似文献   
40.
为充分认识秘鲁北部海岸岩基带始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探讨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在海岸岩基带自西向东系统采集侵入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侵入岩时代分两期,分别为52~47 Ma和36~28 Ma,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的特征。样品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明显富集Rb、Ba、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和Ti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有弱的Eu负异常。Sr/Y-Y图解和Rb-(Y+Nb)图解显示岛弧岩浆岩的组成;Rb/Sr值和Th/U值接近壳源岩浆组成;Nb/Ta值和Zr/Hf值均接近平均陆壳组成;La/Ba-La/Nb图解指示具有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A/MF-C/MF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区域。结合Nazca板块向南美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及样品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特征,认为两期侵入岩的岩浆具有同源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秘鲁北部在Nazca板块低角度平板俯冲作用下,岩浆弧向东迁移,同时地壳隆升和增厚时限较中南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