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9篇
  免费   1307篇
  国内免费   992篇
测绘学   5180篇
大气科学   715篇
地球物理   1308篇
地质学   2573篇
海洋学   691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1725篇
自然地理   5547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617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942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839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639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879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991.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14,(24):33-36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高中地理必修3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离新课标的预期目的还有一定距离。其中有高二文理分科的影响,有教学认识的误区,也有教学内容本身的高度综合有关。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地理学思想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空间的视角、时间的视角、演绎的视角、归纳的视角、问题的视角等五种教学的切入策略,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为评估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0~20 cm)的重金属污染,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7000)对1 070个土壤样品中Cu、Zn、Ni、Pb、As、Cr、V、Co 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参照最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使用单因子和内梅罗法并结合GIS手段分析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等。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为As、V、Pb、Zn、Cu、Co、Ni、Cr,平均变异程度顺序为Pb、Cu、Zn、Co、As、Cr、V、Ni,空间相关性大小顺序为Zn、Cu、As、Pb、Ni、Cr、V、Co;Cu、Pb的最佳拟合模型为Pentaspherical模型,Zn、V为Gaussion模型,Ni、As为Exponential模型,Cr、Co为Circular模型;8种重金属中Cu、Zn、Pb、As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安全级、警戒级、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9.56%、23.88%、2.95%、2.55%和1.06%,受污染面积达到763.4 hm2。  相似文献   
993.
对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和郊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样品的磁学特征、空间变化规律及初步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磁性矿物平均含量适中,主要以多畴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同时含有少量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建成区土壤磁性矿物中超顺磁性矿物粒度含量非常少,郊区由超顺和粗磁颗粒共同构成。从磁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磁性矿物含量呈现出工业区、交通密集区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强烈地区含量高,北部的耕地和其他3个方向的未利用地含量低的变化规律,而且建成区特别是工业区附近存在较多的多畴亚铁磁性矿物和相对较高的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通过对磁性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初步得出建成区比受人为因素影响相对较少的郊区土壤磁性强,与建成区工矿企业生产、汽车尾气和其他人为活动产生的粗颗粒亚铁磁性的污染物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包头市街道灰尘重金属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包头市街道灰尘样品,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中Co、Cr、Cu、Mn、Ni、Pb、Zn和V的含量,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街道灰尘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包头市街道灰尘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包头市街道灰尘中除Ni外,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区域土壤背景值。街道灰尘中Co、Cr、Pb的含量是区域土壤背景值的4.0~10.7、1.8~5.8和1.5~8.7倍。灰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差异较大,Co和Cr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工业企业附近;Cu、Zn和Pb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商业中心和家居建材城附近。灰尘中各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依次为CoCrPbZnCuVMnNi。Co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而其他重金属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灰尘中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中等。  相似文献   
995.
正区域性是地理学最本质的属性之一。任何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空间,也正是因为不同地理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才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特征。因此,地理被称为"空间"的知识。从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看,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区域定位正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是答好试题的第一道门槛。因为只有准确辨认出所给试题中分布的地理事物,才能正确运用地理原理有的放矢地解释、说明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996.
地理空间视角是看待地理事物的独特角度,是运用空间的观点认识、观察世界的独特方法。认识地理空间视角的内涵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分析和归纳地理空间视角的组成部分,进而提出对地理空间环境教学的指向性要求是探寻地理区域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把认识的对象放到特定的空间内加以认识""分析充填在特定空间内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空间的基础上叠加进时间因素"三个维度探讨了看待地理问题的角度,并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分析了应用空间视角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97.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主根周围土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新正  马倩  马晓飞  徐莉  马婕 《中国沙漠》2014,34(1):170-175
通过建立米级的空间尺度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主根周围土壤的含水率、容重、pH值、电导率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在表层5cm处最小,土壤容重在0~40cm土层变动幅度不大,但随着与茎基垂线距离的增加,二者出现显著变化(p0.05)。(2)土壤pH值和电导率在主根区周围呈现聚集现象,最大聚集率均在0~1m圈层,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土层深度逐渐成为主导因素。(3)土壤养分在表层5cm处聚集,但水平聚集范围中除有机质和全氮可扩增到3~4m外,全磷和速效养分均在0~2m。本研究结论对于荒漠区耐盐性植被的合理密植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山东省县域经济时空分异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GeoDA软件,运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对山东省1995—2012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山东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上升,极化现象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大异质,小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遵循"积累循环"法则,空间自相关集聚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深圳产业演进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9—2012年深圳企业数据,以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企业时序变量为1阶单整序列,继而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结合VAR和VEC模型计量结果,探讨了深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在演进过程中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因果关系和动态冲击影响,并基于企业区位熵法对产业演进结果的空间表现形态进行了分析,发现深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协整关系,第三产业企业增长是第二产业企业出现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两者相互的动态影响,产业协同演进结果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分异现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城市产业合理演进。  相似文献   
1000.
选择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数和旅行社从业人员数为旅游投入因素,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 C2 R 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中国四大区域的平均旅游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31个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天津在2001-2010年期间每年都为旅游效率最高的省份。从时间的角度,中国区域旅游效率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变化过程,2003年和2008年是2个明显的波谷。2001-2005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005-2010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变化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先增长、2010年开始下降,西部地区为起伏不定,东北地区为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