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17篇
  免费   2487篇
  国内免费   2008篇
测绘学   7273篇
大气科学   1252篇
地球物理   1669篇
地质学   7899篇
海洋学   2089篇
天文学   359篇
综合类   6040篇
自然地理   8631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777篇
  2022年   907篇
  2021年   1165篇
  2020年   828篇
  2019年   979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814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2239篇
  2013年   1525篇
  2012年   1931篇
  2011年   2009篇
  2010年   1775篇
  2009年   2014篇
  2008年   1929篇
  2007年   1529篇
  2006年   1722篇
  2005年   1555篇
  2004年   1176篇
  2003年   1143篇
  2002年   1140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637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427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伍延基  侯志强 《福建地理》2005,20(3):33-36,54
闽南漳州市的平和县灵通山,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但目前仍处于旅游地的参与阶段。要进入发展阶段,实现景区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在明确旅游开发主体的前提下,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规划与设计景点、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此外,改善交通状况、完善景区解说系统、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92.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5,25(4):330-330
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主办、湖南省娄底市政府及新化县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20—24日在湖南省新化县举行。这是一次迄今为止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地质专业学术研究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地理地质专业的专家学者、洞穴旅游部门和新闻工作者400多人,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就如何科学开发洞穴旅游资源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当今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类陆地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世界开始进入一个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994.
995.
《水文》2005,25(5):57-57
2005年8月8日至18日,由水利部水文局、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国家发改委、长江委水文局、黄委水文局、江西省水利厅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代表团,访问了南非、埃及有关水文、水资源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996.
根据中国东部各省(区、市)区域地质志、1∶50万地质图和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元素丰度研究成果首次编制的中国东部60种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图,基本反映了与特定岩性有关的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和与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直观表达了中国东部空间地理上元素背景含量的宏观分布与变化,以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元素背景含量的变化趋势。这一成果为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特别是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资料的定量解释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7.
地质微生物作用与油气资源的生成、保存、破坏、开采和勘探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细菌)本身不仅是良好的成烃母质,还是促使有机物转化为石油烃的主要营力。微生物作用使沉积有机质向更有利于生烃的物质转化,并使有机质中表征成熟度的一些指标在尚未受热成熟作用前就显示成熟特征。沉积环境中微生物的发育对有机质的贡献与保存有积极作用,细菌对有机质的降解也有利于有机质中成烃组分的保存与富集。微生物作用生成的天然气、煤层气和甲烷水合物在世界各地已成为有商业开采价值的资源。然而,微生物对已成藏的油气资源又具有破坏作用。储层中喜氧与厌氧菌的存在,不仅破坏石油储量,还使原油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8.
《贵州地质》2005,22(1):F002-F002
2005年1月10-11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贵州地质矿产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贵州地学届各个方面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及省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37名专家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光帜、  相似文献   
999.
《地下水》2005,27(4):242-242
各有关单位: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成果。迎接2006年在我国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兹定于2005年11月下旬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6):F0002-F0002
通过大量工作,初步预测河南省煤炭资源总量为1131亿吨。先后在河南发现18个煤田、5个含煤区。撮交保有资源储量246亿吨、可供建井资源储量180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