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31.
近50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贾文雄 《地理科学》2012,(11):1377-1383
利用1960~2009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对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极端高温天气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各季节极端气温天气的变化周期略有不同,春、夏、秋、冬季极端高温天气的主周期分别为8、14、16、16 a,极端低温天气的主周期分别为14、16、14、6 a;春、夏、秋、冬季极端高温天气分别在2002、1997、1994、1986年突变增多,极端低温天气分别在2002、1997、1987、1986年突变减少,秋、冬季极端气温天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比春、夏季早。  相似文献   
132.
陇东地区近51 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媛媛  张勃 《中国沙漠》2012,32(5):1402-1407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57—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对其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多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方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平均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冬季的增温趋势最为明显,这与全球气温变化及中国气温变化总体趋势一致;年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13 a,四季平均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25 a、25 a、13 a和7 a;年均气温的突然升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季平均气温的突然升高分别始于90年代中期、90年代初、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33.
摘 要:利用车尔臣河流域1955-2010年气温、降水、云量、浮尘、沙尘暴和大风等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6a来流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车尔臣河流域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暖最显著;且在1990年前后出现了冷暖突变,2001-2010年是近56a来最暖的时期。(2)年、季降水量呈小幅增加趋势,春季降水增加趋势达显著水平;降水在1962年出现干湿突变,而1980s后降水增加则趋于平稳。(3)年、季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云量的增加最明显。(4)年浮尘、沙尘暴和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后沙尘日数不降反升。总体上看,近56a车尔臣河流域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4.
利用1957—2010年新化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近54a新化县大雾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4 a新化县年大雾日数呈增多的趋势,各季大雾日数的线性趋势并不显著,其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除秋季和冬季以外,大雾日数均出现了减少性和增多性突变;近54 a新化县年和各季大雾日数具有显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在16~21 a的时间尺度上,除秋季外,21世纪以后大雾日数均进入偏多周期。  相似文献   
135.
文章分析了1949—2010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了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多生成于5~25°N,110~170°E的海域。频数的年际变化存在三个阶段,月际变化明显,集中出现在7—10月。整个时域上10~15a的波动明显,并经历了三次突变过程。62a间强热带风暴生成最多,台风次之,热带风暴最少。热带气旋强度的年变化不明显。热带气旋强度越强,频数最大值的月份出现越晚。亚洲季风和西太平洋副高对热带气旋的产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刘明云 《山东气象》2009,29(4):73-74
为了更好地做好飑的观测,总结了平原站2004年和2006年两次飑出现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飑出现时常伴随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并伴有气压、湿度骤增,气温骤降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还常伴随雷阵雨出现。通过这些变化来寻找飑的特征,防止飑的漏记和误记。  相似文献   
137.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作为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一,其长期的气候动态变化研究对全球变化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1980--2005年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池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区气候突变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近26a来,该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积温和平均水汽压在1990年前后经历一次由低到高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在1993年经历由大到小的突变。在高强度ENSO事件发生的1998年,气温、地温均出现异常偏高,这些都表明该林区的森林气候变化正是对全球气候异常的明显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8.
宋丹  彭浩  吴晓萍 《贵州气象》2009,(Z1):32-35
用贵州省6条高等级公路附近气象站点1965-01—2005-02近40 a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各高等级公路雨日和降水量的年、季、月3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年雨日变化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年雨日和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前者更为显著;各季雨日均下降,秋季雨日下降最为显著;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而夏季和冬季增加;月雨日多表现为负趋势;月降水量负趋势的月份多于正趋势的;年雨日各条公路至少存在一处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39.
基于MODIS数据光谱突变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05年MODIS 16天合成的NDVI最大值植被指数数据,基于NDVI光谱突变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冬小麦有两个生育阶段其绿度—时相曲线与其他大宗作物、植被有明显差异:一是10—11月,为冬小麦秋播至分蘖阶段;二是5—6月,为冬小麦孕穗至收获期。通过分析得出:2005年5—6月(2005161~2005129)提取的冬小麦面积与实测面积相关性最高,估测的冬小麦面积与实测面积的误差最小,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定义一个能客观定量描述大气环流四维时空变化的风向改变指数WI,用以研究大气环流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季节转换。在对纬向平均的WI做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后,得到了其前四个模态。第一模态揭示的是全年平均的WI空间分布的基态。第二模态反映的是WI场的偏差中呈现准调和变化的部分,热带、副热带、温寒带季风区在该模态中均有明显体现。第三模态反映的是WI场的偏差中呈现非调和变化的部分,该部分揭示了因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和因大气、海洋流体的非线性效应,其所造成的从春到秋与从秋到春的季节变化的不对称性以及平流层的二月突变现象。第四模态反映的是全球各层盛行风反向区域从春到夏的北进和从夏到秋南撤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