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2014篇
海洋学   99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58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利用盐层中碎屑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鉴别干盐湖沉积层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利用盐层中碎屑物粒度分布特征鉴别于盐湖层序的新方法。通过对昆特依现代干盐湖的研究发现,广泛发育的盐滩均经历了水下沉积、水上沉积与改造等作用过程,其碎屑物粒度分布特征与正常盐湖沉积显著不同,常由两个以上次总体复合而成。这成为区分两者的良好标志。作者将其应用于钻孔剖面,首次在该区揭露了若干干盐湖层序。而这些层序正是钾盐富集区段。  相似文献   
992.
肖瑜璋  王蓉  欧强  方宏达 《台湾海峡》2010,29(4):488-495
根据2004~2007年春季珠江口水域10个站位的鱼卵和仔稚鱼调查资料,着重就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和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9目33科58种(类),以鲈形目种类数所占比例最高(为53.4%),其次为鲱形目(为20.7%).鱼卵和仔稚鱼大致分成半咸水性、近岸性和近海性3个生态类群.鱼卵和仔稚鱼优势种类共9种,其中鱼卵优势种为6种,仔稚鱼的也为6种.青洲附近水域是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的最主要分布区域之一.鱼卵和仔稚鱼数量的年际变化明显,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06年.水温、pH值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鱼卵个体数量的较显著因子,盐度和溶解氧含量为影响仔稚鱼个体数量的较显著因子.盐度、pH值及溶解氧、悬浮物、叶绿素a含量对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时空数据组织管理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分析困难的问题,本文面向BDS时空数据,通过分析其数据特征,引入时空粒化思想,从空间粒度、时间粒度、时空粒度三个粒度对BDS时空对象进行多粒度表达.参考面向对象和基态修正模型的方法,建立BDS多粒度时空数据模型的概念模型,提出一种BDS时空对象多粒度表达方法,并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BDS时空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2012年7月东海陆架水文及悬浮体粒度等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水团内悬浮体物质组成和粒度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查明东海陆架海区陆源沉积物输运扩散机制、揭示海底沉积物来源和成因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夏季东海陆架悬浮体由两部分构成,即≤128μm的无机颗粒和?128μm以浮游生物为主的颗粒,其平均体积浓度分别为3.5μL/L和8.4μL/L。悬浮体空间分布受到该海域水团类型的制约。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台湾海峡暖水以及东海冷涡的悬浮体粒径均呈双峰分布,峰值位于27.7—74.7μm和391μm;苏北沿岸流影响海域悬浮体粒径呈单峰分布,小颗粒端含量极低。悬浮体粒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与水团挟带的无机颗粒、营养盐输送以及水体界面阻隔密切相关。其中,长江冲淡水挟带大量无机颗粒和营养盐进入东海,致使其无机颗粒和浮游生物含量均为研究区最高;苏北沿岸流经长距离扩散后挟带的无机颗粒大多已经沉降,因此无机颗粒含量在研究区最低,而其挟带的丰富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含量为次高值;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东海冷涡以及台湾海峡暖水中悬浮体均以无机颗粒为主,其中前三个水团的水体界面处浮游生物含量较高;不同水团垂向交界处常形成温、盐跃层,跃层能够抑制底层营养盐向表层的扩散,导致跃层位置成为浮游生物高含量区。  相似文献   
995.
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是全空间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模型是全空间信息系统的核心任务。分析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关键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的5种基本方法,并分析了每种建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6.
珊瑚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性群体。2010年通过水肺潜水分析了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 以及群落空间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3科10属25种珊瑚藻, 其中珊瑚藻科占优势地位。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优势种分别为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拟中叶藻Mesophyllum simulans、串胞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fosliei、中叶藻M. mesomorphum、圆锥呼叶藻Pneophyllum conicum、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和布氏水石藻Hydrolithon boergesenii。基于多元统计的分析结果, 将调查采样站位分为近岸型和离岸型2个主要集群, 其中近岸型的珊瑚藻种类以浊度、沉积速率(0~63μm)和悬浮物耐受种类为主, 离岸型则以光依赖-沉积物敏感种类为主。以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为基础的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其空间变异处于显著性水平。生物与非生物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最佳两变量组合(浊度和盐度)显著影响三亚珊瑚礁区2种类型调查站位中的珊瑚藻集合。在同一个研究站位, 因受干扰程度不同, 深水处的珊瑚藻的覆盖率比浅水处高。分析结果表明, 在三亚独特的珊瑚礁区中, 自然或人为的物理干扰因素都对调节珊瑚藻群落结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7.
根据丁字湾近岸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分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和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及沉积水动力规律。结果表明,丁字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平均粒径具有从岸向海逐渐变细的特征,分选性、偏度和峰度分别具有较差—差、正偏—极正偏、中等的特征;粒度运移趋势分析反映出湾口海岸附近泥沙由两侧向湾口中心运移,远离海岸泥沙由北西向南东偏东方向运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出丁字湾海域沉积水动力具有整体较强,由岸向海方向逐渐减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40m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渤海海峡地区的沉积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沉积物平均粒径(X珡)介于3.2Φ~7.5Φ,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为主;分选系数(δ)介于1.3~2.5,分选较差—差;偏度(Sk)为-0.4~3.0,以正偏、极正偏为主;峰度(Ku)1.9~12.4,表现为尖锐—正态。通过对沉积物粒级组成、粒度结构以及粒度参数随深度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渤海海峡地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波动频繁的环境变化信息,据此将BHS01孔上部沉积物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沉积层段,反映渤海海峡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从浅海相—河流相—浅海相的沉积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哈尔滨黄土的粒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粉尘物源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黄土带的最东端,对它的风尘物源研究是深层次理解风尘堆积与区域构造-地貌-气候变化耦合关系的关键。然而,对哈尔滨黄土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尚未开展,对其性质还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为此,我们研究了哈尔滨天恒山剖面L1黄土层的粒度和地球化学组成,并对其化学风化和物源等展开讨论。为了示踪哈尔滨黄土的物源,我们还对东北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松嫩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黄土不含细砂组分(125~250 μm),含有极细砂组分(63~125 μm,4.8%~10.5%),粉砂(4~63 μm)和黏土组分(<4 μm)占绝对优势,分别占73%~82%和12%~18%;粒度模式为三峰态分布(众数分别为36~40、8~10 μm和0.8 μm),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的粒度分布模式一致,但明显粗于黄土高原中部黄土。哈尔滨黄土经历了初级的化学风化过程,具有较低的成熟度和再循环历史。单靠地球化学方法不能很好地确定哈尔滨黄土的物源,但整合的方法(包括粒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MDS和PCA统计方法以及自然地理要素等)很好确定了哈尔滨黄土有一个混合源,松嫩沙地松花江水系沉积物为哈尔滨黄土提供了主要的粉尘贡献,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为哈尔滨黄土提供了部分细颗粒粉尘。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桦林沸泉、南泉、北泉、南洗泉和翻花泉(池)都有明显气体逸出,为此,笔者分别采集了这些泉的逸出气体与水中溶解气体的样品,并增加采集了翻花泉(亭)、二龙眼泉水中溶解气体样品以相互对比。泉水气体组成用MAT-271气体质量分析机测定;CO2气体C、O同位素用MAT-251气体同位素质普议测定;惰性气体含量与同位素组成用MI 1201 IG惰性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