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6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及成分所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针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中含有 24个活性成分,对应糖尿病肾病110个靶点,可通过AGE-RAGE 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调控糖尿病肾病增殖、凋亡、炎症等过程。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多种通路途经发挥作用,可为今后开展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解毒降糖复瘫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DCI)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DCI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解毒降糖复瘫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采用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54/60),对照组为80.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IAS、BI、MMSE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降糖复瘫汤治疗DCI急性期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水陆二仙丹治疗糖尿病肾病(DN)蛋白尿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原理。方法:通过TCMSP平台检索获取水陆二仙丹中2味药的有效化学成分以及各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DN功能相关的靶标,将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标导入Cytoscape 3.6.1。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疾病-靶点”可视化网络,利用软件分析功能得到主要药效成分及靶点。将药物作用靶点与DN功能相关靶点交集结果导入STRING10.5平台,构建“药物-靶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挖掘出5种活性成分、116个相关靶点与本方治疗DN相互关联,其中PPI 网络图显示核心靶标AKT1、IL6、MAPK8、VEGFA、MAPK1等;KEGG 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等氧化应激相关通路。结论:网络药理学可科学预测水陆二仙丹治疗DN的主要作用机制,水陆二仙丹可能是通过对AGE-RAGE-NF-Кb/Ap-1调控轴为中心等多个靶点的抗氧化应激抑制作用控制DN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治疗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内服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证候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UMA)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25.0%(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18/20),对照组为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SCr、BUN、24hpro、24UMA和升高GF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可以改善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DN患者的临床证候、肾功能、24hpro及24UMA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参芪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TCMSP平台筛选出参芪复方8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成分相关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与T2DM相关的疾病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即为参芪复方治疗T2DM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 软件构建可视化网络并寻找核心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参芪复方药物活性成分152种及成分相关靶点218个,T2DM的相关靶点12648个,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共210个,其中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可能是参芪复方发挥效应的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共涉及255个条目,主要涉及细胞核、RNA转录、DNA等,KEGG通路分析共涉及96条通路,主要包括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转化生成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等。结论:参芪复方可能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介导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T2DM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内生火、痰、瘀等毒邪,终致虚实夹杂而发病。故临证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兼火毒伤络、痰毒滞络、瘀毒阻络三型,分别予以当归六黄汤加减、炙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减、经验方滋膵通脉饮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糖痹方湿敷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痹方湿敷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者自觉瘙痒症状及继发皮损总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1个月后记录2组复发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自觉瘙痒症状及继发皮损总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复发2 例(6.90%),对照组复发11 例(52.3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痹方湿敷疗法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瘀血阻滞证患者的自觉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继发皮损,对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也有一定作用,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观察黄芪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标志物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影响。方法:将62 例2型糖尿病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L-FABP、尿β2微球蛋白(2-MG)、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糖化白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尿L-FABP与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尿L-FABP的表达较健康人高,其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2-MG、胱抑素C呈正相关,与尿2-MG的相关性最大。2组治疗后尿L-FABP、2-MG、ACR、中医证侯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尿L-FABP、ACR、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L-FABP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较健康人高,是早期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其水平与血脂中的TG、TC、LDL-C相关,与尿2-MG、胱抑素C呈正相关,与尿2-MG的相关性最大。黄芪可改善2型糖尿病气虚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降低尿L-FABP、ACR水平,改善气虚症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水平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症状改善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BG、2hPG、HbA1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肠杆菌、梭菌、双歧杆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