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效应温度及其在山地植被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山地景观的温度及其对植被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实验和野外实测数据,对效应温度的测定方法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效应温度是分析山地景观温度特征的有效指标;②效应温度与群落平均温度指示值显著相关;③转化方法为研究山地植被与生境温度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④在高海拔低温环境下研究效应温度及其对植被景观的影响时,尚需对转化方法做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72.
在人工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调节系统条件下,研究了4个不同大气CO_2浓度(380×10~(-6)(对照组,当前大气CO_2浓度)、750×10~(-6)(对应21世纪末大气CO_2浓度)、1 900×10~(-6)(对应23世纪末大气CO_2浓度)、变化组(CO_2浓度由380×10~(-6)逐步升高至1 900×10~(-6)))对鳗草(Zostera marina)存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可溶性含量及叶片和茎节气道面积的影响,分析了鳗草植株应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生长响应和生理适应过程。研究显示,经过30 d培育实验,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率( 98%)、生产力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无明显影响;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片延伸率和茎节直径,均在1 900×10~(-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4和1.1倍;随大气CO_2浓度升高,鳗草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含量和气道面积等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1 900×10~(-6)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鳗草植株的生长、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气体交换等生理过程具有促进作用,且CO_2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中性作为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其丰度和组成对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降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在对2009年和2010年采集自东海的24个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和中性组成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性及其组分在指示东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和降解程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和中性(NS)含量较高,分别为66.8—1441.7?mol/g和0.40—4.87?mol/g,平均浓度分别为(409.4?55.2)?mol/g和(3.07?0.31)?mol/g,NS占有机碳的碳摩尔百分数为1.88%—8.93%;随着沉积物粒径增大,TOC、NS含量降低,NS中的葡萄组分摩尔百分数增大,而半乳、甘露和木组分摩尔百分比减小,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程度增大。同时发现,葡萄和海藻的摩尔分数之和与半乳和阿拉伯的摩尔分数之和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沉积有机物降解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沉积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养殖对江苏海州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于江苏省海州湾条斑紫菜养殖及非养殖海区各设置4个采样位点,采集表层海水,提取海水中浮游藻类的总DNA,PCR扩增浮游藻类核酮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rbc L)基因片段,构建了养殖及非养殖海区rbc L片段质粒文库。在文库中随机选择50个阳性克隆并测序。经比对分析,在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发现8种海洋微藻,隐鞭藻占总克隆数22%,海链藻和骨条藻分别占6%和2%;养殖海区发现10种微藻,其中异丝藻占总克隆数22%,优势度明显,仅3种微藻为二海区共有(骨条藻、隐鞭藻及小球藻),表明紫菜养殖及非养殖区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及养殖区的浮游藻类香农指数均值分别为3.273和3.654,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1.090和1.040,显示养殖区浮游藻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群落的成熟度与稳定性非养殖区高。研究证实,表层海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组成是动态的,条斑紫菜的养殖行为形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75.
氨基多糖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6.
77.
一、前言 ~(14)C在大气上层以某一恒定速度不断产生,同时又按自身的放射性蜕变速度(T_(1/2)=5730年)蜕变。~(14)C的产生和蜕变,几十万年以来处于自然平衡,自然交换碳的~(14)C具有平衡浓度。~(14)C年代就是根据标本目前的~(14)C比度同其原始的平衡比度比较而定的。然而,标本原始~(14)C平衡比度无法直接测定,但它对应于1850年以前树木含的~(14)C浓度。因此,~(14)C年代测定工作需要定一个统一的“现代碳标准”。  相似文献   
78.
“单所长,真心地谢谢你!多亏了咱国土资源所的帮助,我儿子才能娶到媳妇啊!来,来,快吃喜!”王老汉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了一包喜,递给单所长。  相似文献   
79.
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以20%添加水平的葡萄、糊精、蔗、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源,配制成6种不同源的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源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肉壳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幼螺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消化酶活性、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肉壳比均受到源种类的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马铃薯淀粉组、糊精组、葡萄组、蔗组;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均以小麦淀粉组表现最好,与马铃薯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糊精组、葡萄组及蔗组。消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蔗组和小麦淀粉组,糊精组次之,葡萄组和马铃薯淀粉组的淀粉酶活性最低;各处理组脂肪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从高至低分依次为马铃薯淀粉组>小麦淀粉组>糊精组>玉米淀粉组>蔗组、葡萄组;蛋白酶活性以小麦淀粉组最高,其次为蔗组,其他源组并无显著差异;而内脏团原和肌原含量,除了葡萄组外,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以葡萄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而肉壳比则刚好相反,以小麦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最高,葡萄组最低。以生长、饲料利用率和消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方斑东风螺饲料中采用小麦淀粉作为源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0.
新疆和田透闪石集合体(软玉)矿带约1 300 km,是世界上最大的软玉矿带。除传统上认识的白玉、青玉和墨玉外,近年来在皮山县发现的一种软玉呈红棕色(玉),较为少见。该玉矿体产于镁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的镁质矽卡岩中,显示矿床为接触交代变质成因。通过镜下观察,发现该地区的玉主要由纤维状透闪石和极少量的杂质矿物组成。色杂质呈浸染状、叶片状、细脉状或沿裂隙分布,并形成于玉石成矿期或构造活动间歇。玉颜色与镁质大理岩中大量的红褐色氧化物有关。通过电子探针和X光粉晶衍射测试均表明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并含少量伊利石、镁橄榄石、透辉石、磁铁矿等杂质矿物。软玉(细粒透闪石集合体)主要通过透闪石交代大理岩和透辉石形成。样品全岩的化学成分与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类似,全岩稀土配分模式显示Eu负异常(δEu=0.09~0.28)、LREE亏损、HREE平坦、整体稀土含量(1.94×10~(-6)~26.52×10~(-6))、Cr_2O_3(0.00~0.03×10~(-6))和Ni(0.00~0.01×10~(-6))含量低。成矿流体中氢同位素δD为-81.0‰~-84.0‰,均值为-82.25‰;δ~(18)O在330℃时为3.16‰~5.48‰。这些氢和氧同位素的数值显示形成软玉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热液、大气降水和大理岩脱出的CO2组成。这些玉的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组成与已报道的典型的镁质矽卡岩矿床中软玉的组成类似。从透闪石集合体中选出的岩浆锆石年龄约456±7 Ma,这个年龄可以认为是形成该玉矿床年龄的上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