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微型蓝细菌是迄今发现最小也是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生物,在海洋中分布极广且丰度较高,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洋食物网具有重要贡献。在长期进化中微微型蓝细菌形成简并基因组和高度多样性,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能够为理解生物的基因型、表型与生态型的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借助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其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亚型微尺度分布差异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了环境因子影响下基因组在功能和表达上传递的适应机制信息。通过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基因组信息,结合分布规律论证微微型蓝细菌在分子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是实现生态系统微微型蓝细菌功能模块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2.
2006年6月12日至22日“东方红2号”考察船夏季航次期间,在长江口3个连续观测站位进行了水样采集,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水样中的极微型浮游生物(Femtoplankton)和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结果显示,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检测到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Picoeukaryotes)平均丰度达数量级10^5~10^6个/L,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和病毒(Viruses)平均丰度达数量级10^8~10^9个/L。在浑浊的长江口水域,极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垂向分布特征不同,主要与各站位特有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浊度是调控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异养细菌和病毒周日变化的关键因子之一;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成为微微型浮游植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异养细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3.
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选取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对培养基限氮和添加钨酸钠时,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限氮时,16∶0、16∶1、和18∶1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其中16∶0和18∶1均在限制96h达到最高值,分别提高了24.77%和95.27%,而20∶4和20∶5则显著降低.添加钨酸钠培养时,16∶0、16∶1、和18∶1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在钨酸钠浓度为0.1m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18∶1含量提高了1.13倍.该结果与培养基限氮培养时一致.因此,添加钨酸钠可实现氮限制.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探索微藻生物量积累后富集油脂的可能性,为微藻生物柴油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4.
利用添加0.5mg.L-1硒的人工海水(ASW)培养基培养紫球藻Porphyridium sp.UTEX 637,并采用试剂盒、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化学还原反应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TBA)分析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着重探讨硒对紫球藻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明显促进紫球藻细胞的GSH-Px活性(p<0.05)。加硒处理组和未加硒对照组紫球藻的GSH-Px活性均在第15天达到最高;加硒组紫球藻的最大酶活性达到4.31个酶活力单位(U),为对照组的1.31倍。SOD和CAT的活性分别在第18天和15天达到最大值,但加硒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0.5mg.L-1硒对紫球藻的SOD和CAT活性影响不明显。加硒能明显降低藻细胞丙二醛的含量,加硒组藻细胞的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藻细胞的丙二醛含量降低了15.21%。  相似文献   
165.
微拟球藻的水产饵料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高密度培养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alina),对比研究了该藻作为直接饵料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育苗和间接饵料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微拟球藻生长迅速、细胞颗粒小、富含EPA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比较全面,同时具有较厚细胞壁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光生物反应器和高密度培养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微拟球藻的高密度培养,藻液细胞密度维持在5~15亿个/mL的高密度水平,最高达到36亿/mL。藻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培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每个细胞内的叶绿素含量在8.60×10-13g±0.65×10-13g,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45×10-13g±0.12×10-13g。作为直接或间接饵料,微拟球藻在不同水产动物培育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性很大。其中,微拟球藻作为饵料直接投喂栉孔扇贝幼虫,虽可被摄食但不容易消化,造成食物在栉孔扇贝幼苗胃内滞留盈胀,最后出现代谢性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进一步影响个体生长,该藻在栉孔扇贝幼虫培育中的饵料效果不很理想。相反,利用微拟球藻培育轮虫(Rotifer),然后再将后者投喂牙鲆仔鱼,作为间接饵料微拟球藻不仅大幅提高牙鲆的成活率,同时还明显增加牙鲆的生长速度,是培育仔稚鱼开口饵料轮虫的优质微藻。微拟球藻在不同水产动物育苗中应用效果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该藻是否能够被充分消化吸收。因此,有效破碎微拟球藻细胞壁技术和提高消化吸收措施都将推动该藻在水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6.
对采集自南极乔治王岛和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32份地衣标本中共生藻rDNA ITS序列进行测定,发现均为Trebouxia jamesii;结合Genbank中来自不同地区地衣中该藻的序列信息,发现T. jamesii的基因型与地衣物种及采集地都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广布于全球范围的T. jamesii作为地衣优势共生藻,存在多种基因型,并且可以被多种地衣共生菌选择;其中优势基因型A在采集自南极洲、欧洲、北美洲和北极地区的地衣中均有发现,而其它基因型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地区特有性。本研究为地衣中的藻交换提供了证据,并提出地衣体碎片是实现地衣共生藻长距离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7.
紫蛤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蛤Soletellina violacea Lamarck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相对密度对紫蛤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蛤生活在中低潮区至潮下带15-30cm的细沙底,自然分布海区的水温变化范围为9-33℃,pH值为6.9-8.6,海水相对密度的适宜范围为1.004—1.029,最适相对密度范围为1.005—1.027,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要食料。雌雄异体,一年有二次繁殖期。鲜出肉率为59.99%,24h60℃烘干后的干出肉率为11.75%。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不同规格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明显.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OR=-c1+d2S-d3S2,NR=C2+ d4S-d5S2表示,在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到最大值,当盐度超过10时反而下降;pH 6.4-8.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单位体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H升高而增强,pH大于8.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降低.盐度2-18时,不同规格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8.319-14.840,平均为11.476,在14时O∶N出现峰值;pH 6.4-9.4时,不同大小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2.377-11.502,平均为8.547,在8.4时O∶N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69.
本文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铬(Ⅲ)与2,7-二溴茜素紫(DBAV)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铬的分光光度法。在1.8×10-2mol/LHCl酸度下,95℃的水浴中保温35~45min钟,铬(Ⅲ)与二溴茜素紫生成灵敏度很高的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12nm,摩尔吸光系数ε412=1.18×105L.mol-1.cm-1,铬(Ⅲ)含量在0~5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以氟化钠为掩蔽剂,可用于测定天然水、电镀废液及含铬污水中的微(痕)量铬,并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0.
徐海江  曹成 《铀矿地质》1996,12(2):125-127
俄罗斯恰拉玉的研究徐海江,曹成,毛骞(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市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北石家庄050031)恰拉玉是根据地名命名的新矿物──紫硅碱钙石。它是在俄罗斯外贝加尔湖东北帕托姆高原的恰拉河中游发现的。1976年10月27日全苏矿物协会新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