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低成本微小卫星及其星座组成是近年来卫星遥感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有效弥补单一卫星过境频次过少和组网成本过高的问题.遥感卫星监测具有覆盖面广、不易受人为干扰的优点,是生态环境领域获取裸地信息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国产微景系列低成本微小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城市裸地识别的探索性研究,并将其结果与美国陆地系列卫星(Lan...  相似文献   
72.
《中国地名》2012,(4):11-12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处湘、渝、黔三省交界处,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的美誉。"松桃"本为苗语"sobdob"之谐音,转译读作"绍导"。唐贞观四年(630年)置乌罗洞、平土洞,该地  相似文献   
73.
潘月斌 《地理教学》2012,(21):F0002-F0002,F0003
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0公里左右的山区,这里的风蚀雅丹地貌完全可以和流水侵蚀的丹霞地貌争奇斗艳。庞大的红色山体群形成于中生代的白垩纪,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远看如诗如画、仙天琼阁;近瞧若人似物、如梦似幻、惟妙惟肖、神韵万端,令人有鬼斧神工、奇景天成之慨叹。山体呈红色,原海底的岩石由于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直立单斜岩石组成了层层叠叠的构造足迹,分外壮观,与附近不同色彩的山体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天山神秘大峡谷、红山石林和国道两侧雅丹地貌是著名  相似文献   
74.
罗辑 《中国地名》2012,(7):13-14
一、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古镇,由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石门)、红军战地医院纪  相似文献   
75.
岩溶夷平面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文章以作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邻地区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就青藏高原地区夷平面的识别、整体坡降、时代以及夷平面对构造隆升的响应等问题进行讨论。区域对比与成因分析显示青藏高原石林等形态形成于土下环境,属覆盖型岩溶,而与其共存的红色风化壳(石灰土)具有脱硅富铝作用弱而粘化作用强的特征,与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夷平面环境是一致的。根据野外观察资料和岩溶作用对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岩溶区厚层连续的风化壳只能发育在接近地貌侵蚀基准的夷平面上。因此,厚层连续的风化壳及其壳下的覆盖型岩溶均可指示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和夷平面的存在,这为利用覆盖型岩溶及共存的风化壳识别夷平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青藏高原东邻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演化特征,作者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岩溶夷平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达到更低的夷平高度(相对常态夷平),初步估计岩溶夷平面整体坡降小于0.5‰。构造隆升使青藏高原进入不利于岩溶作用的寒冻圈,岩溶夷平面经刻蚀作用演变为刻蚀平原,而云贵高原刻蚀作用较弱,但受到“土壤丢失”等岩溶过程的破坏。这种差别主要是构造隆升幅度的不同造成的。为了解决夷平面的年代问题,作者对滇西表生锰氧化物40Ar39Ar测年适宜性作了研究,结果显示鹤庆等地表生锰矿具有较  相似文献   
76.
荧惑之惑     
荧荧之光的传说火星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被人类所知。因为它红色的外表,在早期被人类的先祖视作邪恶、不祥的东西。火星是如此耀眼的红,而人们认为红色象征着鲜血,鲜血则意味着战争。"顺藤摸瓜"的人们,把不详、战乱的现实与火星紧紧结合在一起。虽然其实这两者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对于火星的命名,还有什么比"战神"更适合的名字吗?  相似文献   
77.
以热带库里亚藻(Coolia tropicalis)为研究对象, 在不同锰浓度(0、1、5、10、50μmol·L -1)的人工海水培养15d,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其生长和光合作用对不同锰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 1)比生长速率(μ)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与锰浓度均呈指数关系且对锰胁迫具有相同程度的响应; 2)锰浓度至少大于1μmol·L -1才能维持热带库里亚藻正常的光合作用活性, 当锰浓度低于该浓度时, 光合作用活性(Fv/Fm)在6d后开始下降, 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和热能耗散(DI0/RC)升高; 两个反应中心之间的电子传递(φE0)及生长并未受影响, 表明此阶段锰缺乏只影响活性光反应中心数量并提高热耗散途径; 当锰缺乏延长至15d时, 胁迫作用显现(F0上升)并且电子传递(φE0)和生长受到抑制, 这阶段锰缺乏使光反应中心关闭且电子传递受阻; 3)锰缺乏的修复损伤比(r/k)并未降低, 表明锰缺乏并未影响热带库里亚藻的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8.
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对红色赤潮藻(Akashiwosanguinea)进行了一次性培养,研究了其生长过程中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红色赤潮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受初始氮浓度及生长阶段的影响。低氮处理组(0—25μmol/L)脂肪酸含量[(150.02±54.84)—(166.83±46.46)mg/gdw]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883μmol/L组最低,约为(86.70±5.66)mg/gdw;各培养组脂肪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稳定期时脂肪酸含量最高,指数生长前期含量最低。红色赤潮藻含28种脂肪酸,以C16:0、C18:1、C20:5ω3(EPA)和C22:6ω3(DHA)为主,且DHA相对含量较高,最高可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0.46%。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红色赤潮藻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所占比例升高。在红色赤潮藻生长过程中,MUFA相对含量在稳定期时较高,而PUFA相对含量在指数生长前期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红色赤潮藻赤潮应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李树勋 《地质论评》1943,8(Z1):158-159
甘肃之上第三纪红?岩层以岩性可分四层:K_1红色砾岩,砾石随地而异,盖与构成时基石有关也,厚度三五○公尺  相似文献   
80.
济阳坳陷古近纪沟鞭藻化石十分丰富,沟鞭藻为有机质富集层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三芳甲藻甾烷和甲藻甾烷是沟鞭藻及其祖先在古代沉积物中两种重要的存在形式,并且它们几乎专一性地由沟鞭藻提供。研究发现,沟鞭藻的不同属种,德弗兰藻属、多刺甲藻属、渤海藻类等,均可以提供丰富的三芳甲藻甾烷和甲藻甾烷,但是三芳甲藻甾烷和甲藻甾烷对沉积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在淡水、半咸水、咸水等不同水介质条件下,三芳甲藻甾烷指数稳定分布在0.50~0.96之间,高丰度的三芳甲藻甾烷与地层中丰富的沟鞭藻化石相一致,因而三芳甲藻甾烷是指示沟鞭藻输入的有效分子化石。甲藻甾烷的丰度与古沉积环境存在密切关系,高盐环境有利于甲藻甾烷的形成和保存,随着盐度的降低甲藻甾烷指数在0.04~0.74这样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变化,其发育程度与有机质沉降过程中和成岩作用早期遭受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有关,强烈的生物降解不利于甲藻甾烷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