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凡纳滨对虾具有广盐性,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目前关于盐度对对虾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盐度变化对其渗透压和成活率影响方面。普遍认为对虾缺乏特异性免疫,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在对虾抵抗外来病原入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生物抵抗疾病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怕圳,并且NOS能够作为反应对虾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2.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初步矿产普查评价成果表明,三江北段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该区东部,以纳日贡玛-陆日格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大型成矿系统已初露端倪.纳日贡玛,作为该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了解其含矿斑岩的性质,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3.3±0.5Ma,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其主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度演化的斑岩为钾玄岩系列,岩浆源区可能为50~80km处壳幔过渡带,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与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相比,纳日贡玛斑岩钾含量偏低,Sr-Nd-Pb同位素组成更向亏损地幔靠拢,反映岩浆源区自NW至SE地壳组分逐渐增多和/或流体交代逐渐增强.自纳日贡玛至玉龙带.成矿斑岩的结晶年龄逐渐变新,说明斑岩的形成不仅具有统一的源区,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因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产生的始新世右行断裂系统,可能是控制区域岩浆上侵及时空分布的动力学机制.纳日贡玛带矿床矿化以Mo为主,显著不同于玉龙带的Cu-Mo(-Au)矿化组合,造成区域上矿化组合的差异即可因深部过程,也可因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过程,更多的证据显示可能受后者控制明显;因此,纳日贡玛矿床可能遭受了较强的剥蚀,区内应加强斑岩侵位较深时形成的斑岩钼矿及夕卡岩型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103.
ArcView是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基于窗口的集成GIS系统,它以其强大的功能为GIS应用提供了一个有伸缩性的软件平台和二次开发环境。Avenue正是基于这一平台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多种用途。文章介绍了基于ArcView平台的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NRSDIS)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探讨了系统界面设计和系统功能开发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ArcView环境下建立该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希望其在自然保护现代化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藏南聂拉木亚来地区早石炭世纳兴组沉积层序及深切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南带聂拉木亚来剖面下石炭统纳兴组中下部沉积层序进行了研究,首次识别划分出三个Ⅱ型、三个含深切谷充填的Ⅰ型层序,对各层序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深切谷特征,还讨论了沉积层序的时代格架、区域性和全球性对比,以及全球性冰川海退事件问题。  相似文献   
105.
澳大利亚伊尔岗克拉通的纳里耶片麻岩杂岩的高敏度质谱分辨离子探针(SHRIMP)U-Pb锆石地质年代学已经进一步证明。该区的东半部含有丰富的早太古代片麻岩(3300-3730Ma),而且在其西半部发现了只有3000Ma或小3000Ma的片麻岩。在研究程度较高的纳里耶片麻岩杂岩的南部地区,早太古代片麻岩被划分为埃乌拉达(Eurada)片麻岩组合(最老的岩石为3490Ma)和努卡瓦拉片麻岩组合(最老的岩石为3730Ma)。在这两个组合中,只有最老的岩石是英闪质的,而所有较年轻的岩石是花岗闪长质或花岗质的。这两个组合,虽然构造上可能并列在一起,但直到发生3280-3300Ma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侵位为止,却表现为不同的演化历史。人们发现这两个片麻岩组合与纳里耶上壳岩组合呈互层,上壳岩组合含有丰富的富含石英的碎屑沉积岩。该岩石组合的最大露头形成了纳里耶山和杰克山(Jack HilIs),该区沉积物内少部分碎屑锆石年龄>4000Ma。碎屑锆石年龄数目(Populations)在纳里耶上壳岩组合中因样品而异。这些年龄数目的分析表明,除去3800—4280Ma的锆石因物源尚不知道外,其它碎屑锆石均以不同比例来源于努卡瓦拉和埃乌拉达片麻岩组合岩石。早太古代片麻岩组合之间的原始关系,由于几期花岗岩岩席的侵入作用,其与纳里耶上壳岩呈夹层以及2750Ma和2620Ma之间的褶皱,之后又伴随有太古宙末期或元古宙的近垂直剪切带运动,而面目全非。晚太古代事件与整个伊尔岗克拉通的事件完全相似,并且认为可能在几个不同的幕中通过地体组合伴随着克拉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6.
周家志 《铀矿地质》1991,7(6):328-334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花岗岩、钠交代岩的产出条件、蚀变特征,论述了岩体中热液活动阶段划分及蚀变流体的演化。探讨了钠交代作用及其蚀变岩石对铍铀成矿所起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南海西南部印度尼西亚纳土纳群岛西侧西纳土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并结合切片和剖面特征对走滑构造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盆地中部中新世晚期发育北西向右旋走滑构造,由南东向北西,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其平面、剖面特征及活动强度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平面上为平直的、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中段平面上为S型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而西段平面上为雁列构造,没有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剖面上主要为断阶组合。推测走滑构造的分段性受走滑强度、断层几何形态和盖层厚度的影响,并对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讨前期实验获得的益生菌及其发酵上清液对凡纳滨对虾消化功能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3.5 g±0.06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30℃±2℃环境下于水族箱中养殖4周。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HC-2、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NRW-2、戊糖乳杆菌HC-2的发酵上清液,最终每克基础饲料中含有1.0×107 CFU益生菌或此菌量所对应的发酵上清液,共配制3组实验饲料。实验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中蛋白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但肝胰腺中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添加NRW-2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和肝胰腺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HC-2组对虾肝胰腺中淀粉酶及肠道中脂肪酶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而HC-2发酵上清液的添加仅显著提高了对虾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RW-2、HC-2及其发酵上清液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及肝胰腺中消化酶的活力,但在不同组织中提高消化酶活性的种类是不同的,为水产养殖安全投入品的开发及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间繁殖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从1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留种家系中各筛选30尾雌虾,记录60 d内每尾雌虾的产卵时体质量(SW)、产卵量(EN)、卵径(ED)、受精率(FR)、受精卵孵化率(HR)、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SI),分析各家系繁殖性状的差异性和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F415家系SW为55.36 g,显著大于其他家系(P<0.05),F413家系EN最高为26.52万粒,F402家系雌虾产卵FR和HR率均最高分别为83.19%和84.68%,F407、F401家系SI最短分别为5.03 d和5.06 d,以EN>20万粒、SI<9 d、FR>60%、HR>60%为选择标准,筛选出F401、F405、F407、F409、F413、F415六个家系雌虾作为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品系培育的亲虾;各繁殖性状中SW与EN间的相关系数为0.260呈极显著相关(P<0.01),EN与FR和HR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239呈极显著相关(P<0.01),SI与EN和HR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和-0.078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家系选择潜力;在高繁殖力凡纳滨对虾品系培育的过程中应以雌虾平均单次产卵量和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作为的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10.
输入蛋白α(importinα)是核转运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可通过帮助具有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蛋白入核而参与免疫过程。克隆并鉴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importinα1基因,命名为Lv IMα1,基因全长c DNA为2 181 bp,包括1 57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110 bp,3′非编码区长496 bp。Smart分析显示,Lv IMα1蛋白包含一个N端的输入蛋白β结合域和一个包含8个串联重复序列的NLS中央结合结构域。同源性分析发现,Lv IMα1与原鸡(Gallus gallus)IMα1的相似度最高,为73%;与水蚤(Daphnia magna)IMα1相似度最低,为6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v IMα1和多种无脊椎动物IMα1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Lv IMα1在所测试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神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液中Lv IMα1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除感染后4 h外,其余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12 h最低,为对照组的0.22倍,随后逐渐升高。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中Lv IMα1基因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24、48、72 h尤为显著,24 h时最低,为对照组的0.38倍。Lv IMα1基因可能参与凡纳滨对虾抗病免疫应答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