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61.
【目的】研究贮藏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仁三磷酸腺苷(ATP)关联化合物及虾仁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凡纳滨对虾中6种ATP关联化合物,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时间的凡纳滨对虾虾仁在加热过程中的ATP关联化合物,分析加热前后虾仁的感官品质,以及鱼虾类鲜度指标K值、G值、P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随贮藏时间的增加,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酸(AMP)含量呈下降趋势,肌苷酸(IMP)先上升后下降,次黄嘌呤(HX)和肌苷(HXR)上升;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ATP和ADP下降,AMP增长,IMP、HX、HXR先增加后降低。贮藏2 d后的生虾和贮藏3 d后再加热的虾仁均将达到最大感官可接受上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加热前后K值、G值和P值线性增加,但生虾的G值与鲜度的相关性较差,不适宜作为鲜度指标,K值和P值可作为生虾的鲜度指标。加热后的K值、G值、P值与贮藏时间、感官质量评定值(QI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较好,表明K值、G值、P值可以用来表征熟虾的品质。  相似文献   
462.
西南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大型铜(钼)矿床。虽然该矿床在找矿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关于矿床成矿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少。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花岗斑岩的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及C、H、O同位素组成,探讨其热液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热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床三维立体模型,其成果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63.
纳日贡玛钼(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北段青海南部地区,构造上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夹持的羌塘地体之上,该区是吸纳和调节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应力应变的构造转换带;受印度-亚洲大陆斜向碰撞事件的影响,区内新生代构造变形异常复杂,至51Ma以来,区内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的逆冲断裂系统及走滑断裂系统,并伴有少量钾质岩浆活动;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便产于新生代黑云母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中.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人们对纳日贡玛矿床的产出环境尚不清楚,与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为此,本文选取了纳日贡玛钼铜矿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给出了一条均方差为0.79的Re-Os等值线,其年龄为40.86±0.85Ma,这与玉龙斑岩铜矿代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应为玉龙铜矿带的北延;较大的成矿带延长范围表明,在玉龙至纳日贡玛上千公里的范围内,仍有寻找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64.
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研究了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pH变化对凡纳滨对虾鳃丝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F》F0.01).在盐度变化(30→5)3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至3~15d时,不同盐度下鳃丝Na -K -ATPase活力趋于稳定,与对照组相比酶活力明显升高(F》F0.05),而且盐度越低酶活力越大.在pH变化(7.0←8.0→9.5)3d内,各处理组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峰值变化,表现为向低pH和向高pH变化分别于9h和12h达到最大值,至3d时均恢复正常;在pH变化3~12d内,不同pH环境下鳃丝Na -K -ATPase活力无明显差异(F《F0.05).  相似文献   
465.
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金-稀土矿床成矿流体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武定迤纳厂铁-铜-金-稀土矿位于我国云南省中部,在大地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西缘,康滇地轴云南段.其铁-稀土矿体主要以似层状、浸染状产出,铜金矿体以脉状、块状产于角砾岩内部和铁-稀土矿体内.根据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和矿化特征的差异,将其矿化作用划分为矿化前期、主矿化期和矿化后期三个成矿期,其中主成矿期又分为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和硫化物-金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成分特征、同位素特征等研究表明,矿化前期为富含碱质和挥发分的高氧化性岩浆,具有高温(500~600℃)高压(150 ~ 200MPa)的特点并发生了流体不混熔,从而分离出高温高钠的岩浆热液,与围岩发生钠化反应后富铁;主矿化期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流体为中高温(170 ~550℃)中高压(75~ 155MPa),与围岩碳酸岩发生降压交代反应,导致铁质和稀土沉淀,并使碳酸岩脱水而演化为变质热液.主矿化期硫化物-金矿化阶段流体由岩浆热液变为变质热液,并与大气降水发生混合作用(均一温度120~360℃,压力31~112MPa),导致pH、Eh、fo2、fs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流体中的铜、金不再以络合物的形式稳定与流体中,从而发生沉淀.至矿化后期,主要流体转化为单一低温(95 ~270℃)、低盐度(1.0%~17.9% NaCleqv)的低温大气降水,矿化结束.武定迤纳厂铁-铜-金-稀土矿在具有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的成矿环境、矿体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特征以及包裹体特征和流体演化成矿过程,属于滇中地区代表性IOCG矿床,具有重要的成矿理论和区域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66.
对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水质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期间虾池水体透明度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虾池pH变化在7.89-9.02之间,变化幅度较小。虾池水体悬浮物数量和CODMn随养殖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18.5—162.3mCL和3.52-14.58mg/L。虾池水体中营养盐各月份波动较大。无机氮的数量变化在0.206—1.621mg/L之间,含量逐渐升高,磷酸盐数量变化在0.009-0.067mg/L之间,含量逐渐下降。水环境中N、P比较高,平均为62.7。养殖水体中后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467.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含矿斑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系统资料,并通过与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对比,认为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468.
溶藻弧菌疫苗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9.
凡纳滨对虾具有广盐性,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目前关于盐度对对虾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盐度变化对其渗透压和成活率影响[1~5]方面.普遍认为对虾缺乏特异性免疫,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在对虾抵抗外来病原入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生物抵抗疾病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8],并且NOS能够作为反应对虾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9].  相似文献   
4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