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11.
《中国地名》2012,(4):11-11
黄猫垭位于四川省苍溪县城东北102公里的蟠龙山梁上,山上盘龙寨和狮子寨之间的岩壁上,有一对黄色巨石其形若猫,故名黄猫垭。位于旺苍与苍溪交界处的黄猫垭,四周山峦起伏,悬崖挺立,十分险要,是木门场通往苍溪的咽喉。当年,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2.
对滇东地区石漠化伴生"红裸土"典型发育地带的表层样品的有机质和酸碱度分析表明:"红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范围为0.60~38.5(g.kg-1),平均值为13.49(g.kg-1);酸碱度在4.20~5.72。不但"红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低,呈中强酸性,且"红裸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成弱正相关。这一特征与同区域有植被覆盖下的表层土壤相反,与其他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这些特征说明"红裸土"可能是形成石漠化过程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3.
星系的红移     
红移(redshift)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了。根据多普勒效应,波源朝向观察者运动时,光谱会向短波端移动,叫做紫移(blueshift);反之,当波源背向观察者运动时,光谱就会移向长波端,产生红移(redshift)。  相似文献   
114.
We study the growth of black holes and stellar population in spheroids at high redshift using several (sub)mm-loud QSO samples. Applying the same criteria established in an earlier work, we find that, similar to IR QSOs at low redshift, the far-infrared emission of these (sub)mm-loud QSOs mainly originates from dust heated by starbursts. By combining low-z IR QSOs and high-z (sub)mm-loud QSOs, we find a trend that the star formation rate (M*) increases with the accretion rate (Mace). We compare the values of M*/Macc for submm emitting galaxies (SMGs), far-infrared ultraluminous/hypeduminous QSOs and typical QSOs, and construct a likely evolution scenario for these objects. The (sub)mm-loud QSO transition phase has both high Macc and M* and hence is important for establish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sses of black holes and spheroids.  相似文献   
115.
Swift时代伽马暴的观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ift卫星从2004年11月20日升空开始运转到现在已有2年多时间.到目前为止,它-共观测到了200多个伽马暴及其余辉现象.由于Swift观测到了早期X射线余辉、短暴余辉和高红移伽马暴等新的重要现象,伽马暴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该文首先对伽马暴的研究历史做简短回顾,然后简要介绍伽马暴的物理图像和Swift卫星的构成及特点,最后全面评述Swift的观测成就及由此引起的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116.
A gamma-ray burst (GRB) optical photometric follow-up system at the Xinglong Observatory o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hina (NAOC) has been constructed. It uses the 0.8-m Tsinghua-NAOC Telescope (TNT) and the 1-m EST telescope, and can au-tomatically respond to GRB Coordinates Network (GCN) alerts. Both telescopes slew rela-tively fast, being able to point to a new target field within ~ 1 min upon a request. Whenever available, the 2.16-m NAOC telescope is also used. In 2006 the system responded to 15 GRBs and detected seven early afterglows. In 2007 six GRBs have been detected among 18 follow-up observations. TNT observations of the second most distant GRB 060927 (z = 5.5) are shown, which started as early as 91 s after the GRB trigger. The afterglow was detected in the combined image of the first 19 × 20 s unfiltered exposures. This GRB follow-up system has joined the East-Asia GRB Follow-up Observation Network (EAFON).  相似文献   
117.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红墩SEDEX型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兰裂谷盆地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的中部,其沉积构造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酸性火山-沉积阶段;中期基性火山-沉积阶段;晚期碎屑沉积阶段。红墩铅锌矿床形成于盆地中期基性火山-沉积阶段的被动陆缘裂谷构造环境,具有SEDEX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8.
为反演阿尔金新近纪红黏土记录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在已有的磁性地层学约束基础之上对剖面的粒度指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利用粒度端元模型(EMM)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可分为三个粒度端元:端元1(众数粒径5.2μm)众数粒径集中分布于2~6μm,与北太平洋西风带粒度分布和中国黄土细粒组分的粒度分布相似;端元2(众数粒径20μm)呈负偏态非对称分布,众数粒径在32~16μm之间,为低空西风所搬运短距离做跃移运动的粉尘物质;端元3为双主峰分布,众数粒径57μm和2.5μm,代表着尘暴事件中风动力近源变化强度,反映混合沉积特征。其中在10.8~10.3 Ma、8~6 Ma、5.2~4.3 Ma、3.6~2.8 Ma端元1粒度含量呈减小趋势,端元2粒度百分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中值粒径增大。13~2.6 Ma阿尔金红黏土记录显示内陆干旱化加剧事件经历了10.8~10.3 Ma、8~6 Ma、5.2~4.3 Ma、3.6~2.8 Ma四个阶段,结合前人对该剖面及邻区其他地质环境记录研究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化可能的起始时间为11 Ma左右,西风环流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全球变冷是内陆干旱化加剧的主导要素,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典型铬渣污染场地铬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南岩溶区某傍河铬渣堆场为研究对象,对场地不同位置与深度的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采集,通过数理统计对Cr在场地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场地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总Cr浓度的水平分布具有差异性,表层土壤Cr浓度由上游到下游呈明显降低趋势,变化率为3.59;深层饱水带土壤中总Cr浓度分布受到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场地下游土壤铬浓度明显高于上游;杂填土垂向剖面的铬浓度分布不同于坡残积红黏土,杂填土中铬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与土壤深度的关系可用y=63.88ln(x)-75.221来表示;而在红黏土中剖面中,铬大量聚集在土壤表层,后随着深度的增加铬浓度逐渐降低,接近基岩面有升高趋势;场地地下水中Cr(Ⅵ)的浓度受深层土壤中总Cr浓度的影响,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0.
呼和浩特地区压实红黏土收缩开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黏土在工程应用中易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产生收缩变形甚至开裂现象,从而诱发产生诸多工程问题。在工程应用中掌握红黏土的收缩与开裂性能,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击实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红黏土在不同击实次数条件下的收缩特性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阐释了压实红黏土裂缝形态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最佳含水率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特征;红黏土失水率曲线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干燥初期,试样水分迅速蒸发呈线性变化,随着干燥时间的延续水分蒸发量逐渐减少,失水率曲线趋于稳定;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试样收缩率增大,收缩指标(径向线缩率、轴向线缩率以及体积收缩率)随干燥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红黏土收缩几何因子小于3,表明其轴向收缩大于径向收缩,红黏土收缩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红黏土的裂缝特征参数(平均裂缝宽度、裂缝总长度、裂隙率)也随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试样击实次数的增加破坏了土体的黏粒结构,导致土体对结合水最大吸附能力减弱,降低了土体的持水能力,从而使土体的失水率、收缩率以及裂隙率增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增加击实次数以期改善红黏土的收缩与抗裂性是低效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