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542篇
海洋学   222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要保持中国社会和经济在今后20~30年间的高速科学发展,必须走节能、环保高效的高科技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我的作用。在此,请允许我作自我介绍。我叫镓,化学符号为Ga,在自然界中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为银白色的软金属,是在人体温度下(37℃)能熔化成液体的神奇金属之一。我在常温空气中稳定,因为表面覆盖有一层薄的氧化膜,即使烧红加热时也不再被空气所氧  相似文献   
912.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矿石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3.
北山及阿拉善地区地处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演化的关键位置。位于北山及阿拉善地区的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和恩格尔乌苏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被认为是具板块分割意义的重要缝合带,两者地理位置相近,似乎是一条贯穿东西、代表同一古洋盆残留的东西两段,但从蛇绿岩带年代学、成因类型、古洋盆俯冲极性和闭合时限进行研究发现: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形成时代较早、兼具SSZ型和MORB型、岩浆源区组成复杂、所代表古洋盆双向俯冲且闭合时限较早,均不同于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指示这两条蛇绿岩带并非同一洋盆的东西两段,无法对比连接。此外,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与北山及敦煌地区内出露的其余蛇绿岩带均无相关性,亦无法有效连接。因此,代表古亚洲主洋盆的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向西如何延伸仍有待于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14.
华南中-新生代红盆与热液铀矿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对中-新生代红盆的空间分布、沉积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时代和演化特征的总结,研究了红盆与热液铀矿的空间、时间和成因联系,探讨了两者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认为,华南中-新生代红盆演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早白垩世晚期断陷沉积阶段、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抬升剥蚀阶段、晚白垩世早期断陷沉积阶段、晚白垩世中期抬升剥蚀阶段和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坳陷沉积阶段、古近纪末萎缩封闭阶段;红盆与热液铀矿具有时空双重叠特征,两者在空间上共(伴)生、时间上重叠,其中3个拉张下陷沉积阶段与热液铀成矿3个主成矿期高度重合;两者都受区域控盆断裂带控制,都是在岩石圈减薄事件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红盆参与了热液铀成矿作用,控盆深断裂带成为深部高温还原性含铀热液向上运移、浅部红层含铀淋滤流体向下运移的通道,两种流体在断裂带中混合,在物理化学条件急剧变化过程中,铀析出、富集成矿;两者是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作用于浅部地壳的两种地质作用形式,其共同的动力学机制为:受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变化的影响,地幔对流重建-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填充,致使华南陆块发生岩石圈减薄事件。  相似文献   
915.
桂林"鸡血红碧玉"是一种石英质玉石,颜色以鲜艳的红色与黑色为主,质地坚硬且耐磨。目前对该矿石的野外产状、地质背景、岩石结构和颜色成因等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野外勘察表明,桂林"鸡血红碧玉"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界处,产于广西北部龙胜地区新元古界丹洲群三门街组经含铁氧化物浸染的汽水热液浅变质砂岩中,其形成过程受到了新元古代-三叠纪数次大地构造与岩浆活动的影响,成因复杂。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桂林"鸡血红碧玉"的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桂林"鸡血红碧玉"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和赤铁矿,部分样品中含有白云石。石英呈现他形等粒结构和自形变斑晶结构;自形石英颗粒中可见加大边,指示后期经历过变质交代作用。赤铁矿在样品中呈现3种形式产出:1呈单晶形式产于石英颗粒的粒间与晶内;2呈点尘状包裹于石英颗粒中;3呈浸染状分布于石英颗粒间隙。赤铁矿中铁离子为红色致色原因。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浸染状和单晶赤铁矿中铁含量高达78.9%~85.6%;点尘状赤铁矿由于颗粒细小,难以精确分析其铁含量。结合石英和赤铁矿发育期次,认为"鸡血红碧玉"中不同形态的石英和赤铁矿的产出与区域地质演化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916.
10—11月海南省瓜菜苗期湿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海南省冬种瓜菜苗期生长阶段容易遭受的湿涝灾害,基于1998—2011年海南省18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各市县西瓜、豇豆、辣椒、丝瓜4种冬种瓜菜产量及苗期湿涝灾情资料,以降水量、降水日数等因子建立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标,通过灾情反演构建苗期湿涝致灾等级指标,结合孕灾、灾损和防灾能力进行瓜菜苗期湿涝灾害综合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瓜菜苗期湿涝危险性从西南至东北增加,轻度与重度湿涝风险概率分布趋势相反,苗期湿涝孕灾敏感性从中西部山区向沿海和平原地区增加,瓜菜苗期湿涝灾损风险和防灾能力分布存在差异,且不同瓜菜差异明显;4种瓜菜苗期湿涝综合风险总体分布趋势一致,从西南至东北地区风险等级加重,降水、地势、土地等因素综合导致东部和北部部分地区苗期湿涝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917.
王家庆 《天文学报》1996,37(4):449-454
文[1]提出,类星体红移分布周期性可能由两点因素造成:首先是主要谱线固有波长呈周期性;其次是光学窗口对谱线红移范围的限制.本文赞同上述第二论点,同时论证了上述第一论点不能成立.此外,该文在处理方法上也有一些不当之处.本文屏弃上述第一论点,仅从第二论点出发,应用概率分析方法,得到类星体相对观测几率-红移分布.此分布与部分观测结果符合较好,大致可解释类星体红移周期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918.
919.
北京八宝山断裂带主要由八宝山内支、外支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组成。根据野外地质资料和室内研究,认为八宝山内支断裂是燕山期的逆掩断层,已不具活动性,而外支断裂是一条规模和断距都不大的正断层,只有黄庄-高丽营断裂才是活动断层,它错断了中更新统黄土。 为了获得更多的有关八宝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资料,我们采用Kanaori提出的一种判定断层活动性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八宝山断裂带的6个断层泥样品和4个有关地层中的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所得结果与野外宏观地质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920.
黄土高原红粘土成因及上新世北方干旱化问题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第三纪红粘土的野外观察,以及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能证明红粘土为风成沉积的新证据。另外,佳县红粘土沉积的土壤学特征表明,上新世时期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总体强于第四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