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478篇
海洋学   144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6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冬季共捕获大型无脊椎动物60种,其中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月间变化,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短蛸Octopus ocel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湾内定居性种类及洄游性较小的种类.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998~4.669,自9月起逐月递减,11月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月升高,2月达到最高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为1.325~2.500和0.422~0.693,逐月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与海域温度、盐度和深度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时间组群;组群间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2.
2009年3月,采用水下照相及摄像方法,对海南昌江沿岸海域的石珊瑚物种多样性、分布及覆盖度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共发现石珊瑚10科15属28种和1未定种.其中鹿角珊瑚属(Acropora)、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叶状珊瑚属(Lobophyllia)等为优势类群,常见分布珊瑚种类有角孔珊瑚(Gonioporasp.)、标准蜂巢珊瑚(Favia speciosa)、五边角蜂巢珊瑚(Favites pentagona)、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伞房叶状珊瑚(Lobophyllia corymbosa)等.石珊瑚主要分布于海尾镇三联村以南海域,覆盖率最高为12%.本次调查在海南昌江沿岸海域记录的珊瑚种类数多于以前的记录,但少于海南南岸的三亚鹿回头,也少于北部的广西涠洲岛、广东徐闻、香港等海域,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预计会有更多的种类被发现.该海域是北部湾珊瑚幼虫交流的中间过渡区,对珊瑚礁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南海海绵生物样品中分离海绵共栖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作为实验用指示菌对海绵共栖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活性菌株粗提液中信号分子的产生及种类。同时采用16S rDNA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94株海绵共栖细菌中18株(占19.1%)细菌具有抗菌活性。通过GC-MS检测确定大多数活性菌株都含有AHLs,因此提出了海绵共栖细菌抗菌活性与群体感应之间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的推测。通过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15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晋东南太原组下部黄铁矿矿石和煤岩中的黄铁矿,发现许多原始莓体保留着形成时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出原始莓体大多数为硫磺细菌化石,少数由胶体形成。本文对莓体的成因、特征、形成环境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对1987—1993年间,山西50个矿泉水点101份饮用天然矿泉水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进行了检验,其中64份合格,合格率为63;37%。表明山西饮用天然矿泉水源受微生物的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程度与水源出露形式和季节变化关系不明显,而主要与矿泉水出露环境的防护措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生物多样性是有机界一个无所不包的术语,系指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地球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丰富和均匀的程度,它既包含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含义,也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重要标志。可从遗传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水平来研究和分析其基本特点,当然,不同水平研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主要介绍其当前的基本情况,研究的战略思想,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对空气中霉菌、细菌含量的定点观测研究,揭示空气微生物含量随时间、天气、季节变化特征.模拟出空气微生物含量与光、温、风等气象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中霉菌和细菌含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4、17时,最低值在05时;2.晴天比昙天(多云天)多,阴天最少;3.夏秋比冬春季高达四倍以上,冬季最少;4.进入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与湿度、风速和空气干燥程度呈高度正相关;5.细菌比霉菌更易被阳光杀伤致死.  相似文献   
158.
古植代陆地维管植物的多样演化和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明 《地质论评》1994,40(3):237-244
本文描述了石炭-二叠纪陆地维管植物在物种,生态和遗传方面的多样性,并根据古生代末这些植物在时空上的演化过程和数量统计数字,确认二叠-三叠纪集群绝灭事件同样在植物中存在,进而还探讨了植物集群绝灭事件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其直接外部原因,可能是局部地质事件(如:构造活动,火山爆发)引起热带雨林大面积消失,使气候变干埋所致。又根据当今对化石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当时大部分植物(即古植代植物)的生殖  相似文献   
159.
台湾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台湾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侧,地处亚热带,雨量丰沛,极为潮湿,全年平均年雨量达  相似文献   
160.
为确定沙漠化对高山嵩草草甸植被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了解高寒区草甸沙漠化的原因,选择西藏那曲安多县南部沙漠化严重区域为调查区,按照沙漠化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系统调查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草甸的植被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区的植被与轻度沙化草甸有显著的差异;在中度和重度沙化区,高寒草甸的建群种高山嵩草已被家畜不喜食或更具抗性的植物种所取代,而在极重度沙化的流动沙丘上无植被生长;从过牧的退化草甸到半流动、流动沙丘,植物种多样性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轻度沙化草甸物种数、个体密度和丰富度指数最多;中度沙化草甸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而优势度指数最小;在沙化过程中,高寒草甸的植被盖度显著下降,地上生物量也在下降,虽然轻度、中度和重度沙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极重度沙化区,但前者之间却无显著差异。地下根系生物量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过牧是造成高山嵩草草甸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