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基于受精卵早期发育形态学的观察,对利用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三倍体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受精卵在产出后经历了变圆、体积膨大及卵黄团物质位置移动的过程;在15℃下,中华绒螯蟹受精卵在产出后40 min左右释放第一极体,80 min左右孵化膜形成并举起,5 h左右第二极体释放;氯化钾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的优化参数为:产卵后1.5~2.0 h,用6 g/L的氯化钾处理4 h;孵化膜形成并举起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诱导开始点的形态学标记,其最高诱导率可以达到100%.实验结果为实现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苗种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22.
对一株分离自深海热液口的超嗜热古菌(Thermococcus sp.HJ21)菌株进行了α-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菌株发酵9h后到达产酶高峰,产酶温度范围为60-90℃,其最适产酶温度为80℃.产酶pH范围为5.0-9.0,最适产酶pH为7.5.产酶NaCl浓度范围为0.5-4.0%,2.5%为最适宜NaCI浓度.糖原、淀粉、麦芽糖、酵母膏和蛋白胨促进产酶.该菌株产生的α-淀粉酶的分子量为51.4 kDa,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95℃,在100℃仍有60%的酶活力.酶在90℃的半衰期为5 h,在100℃ 2 h仍有40%的残余酶活,酶的热稳定性不依赖Ca2+.酶的最适作用pH为5.0,pH 4.5仍有80%的酶活力,pH在5.5-7.0较稳定(80℃ 4 h).金属离子1 mmol/L的Mg2+、Co2+、Sr2+、Ba2+、K+、Na+对酶有激活作用,Cu2+、Pb2+、Hg2+、zn2+、Al3+对该酶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3.
邱新媛  汤晓荣  梁英 《海洋科学》2009,33(5):103-105
紫菜(Porphyra)属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a),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紫菜属(Porphyra),全世界超过140种[1].  相似文献   
924.
绿潮爆发后在青岛沿海潮间带采集了12株石莼属绿藻,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这些绿藻进行多样性鉴定。经过PCR扩增获得了12株藻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以及完整的5.8SrDNA序列。经过序列分析发现,不同藻株的ITS区域在序列长度上存在差异;G+C含量也存在差异,但是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最高的接近72%。ITS区域多序列比对结果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些藻株存在种的多样性,而且由分子鉴定得出的多样性与形态上呈现的多样性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青岛海域绿潮爆发后石莼藻类仍然存在较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25.
为调查斯氏并殖吸虫拟钉螺宿主,现场采集螺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生态考察及螺体寄生虫检查.发现拟钉螺属(Tricula)一新种,命名为建欧拟钉螺(Tricula jianouensis sp.nov.),螺壳高3.125 mm,壳宽1.600 mm,体螺层高1.125 mm,壳口长径1.275 mm,壳口宽径0.925 mm.螺口外缘翘起呈铲状;轴缘与外缘形成较窄夹角,内唇嵴明显高出,与体螺层间有一沟状隙.齿舌每一横列有7枚齿,齿式:2-1-2/2-2·3-1-3·11(14)·14(15).该螺充当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1%.  相似文献   
926.
依据中华绒螯蟹正常血糖水平和摄食、饥饿条件下的血糖变动范围[(0.43±0.06)—(0.73±0.08)mmol/L],选择不同浓度葡萄糖,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观察葡萄糖对中华绒螯蟹眼柄分泌CHH细胞高电压激活钙电流(ICa)的调控作用,探讨眼柄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生物物理机制。通过实时监测细胞膜电容的变化,观察去极化电压诱导的分泌CHH细胞ICa对细胞分泌的影响,发现ICa的大小与细胞的分泌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灌流正常中华绒螯蟹生理浓度的葡萄糖(0.3、0.9、1mmol/L)对细胞ICa无明显影响,高浓度葡萄糖(3、10mmol/L)灌流10—20min,对细胞ICa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细胞膜通道的激活、失活电压等电生理特征无明显的影响。这表明血糖水平通过抑制细胞ICa对中华绒螯蟹眼柄CHH神经多肽激素分泌活动产生快速的负反馈调节,以维持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理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27.
姬书安  张培 《地球学报》2022,43(1):1-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那派盆地早白垩世新隆组中产有包含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疑似鹦鹉嘴龙类的恐龙动物群,但鸟脚类的属种鉴定尚不能进一步确认.最近发现于那派盆地新的鸟脚类肠骨、坐骨化石材料,显示出基干禽龙类的典型形态,其特征又不同于该类群其他已知属种,应代表禽龙类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广西那派龙Napaisaurus gu...  相似文献   
928.
根据实验室克隆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HSP70(scHSP70)的核酸序列,制备内部缺失42bp的核酸片段作为竞争性模板.采用竞争性RT-PCR的方法,定量测定克氏原螯虾组织的scHSP70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scHSP70有广泛的组织分布,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表达量均较低.经2 h热休克处理,7种组织的scHSP70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表明该scHSP70可能是一种热诱导型HSP70.心脏组织scHSP70在热激前后的表达量均较高,分别为1.12×105和4.80×105分子/μg总RNA.而血细胞中scHSP70的表达在热激前后均处于最低水平,分别为0.191×104和1.61×104分子/μg总RNA.在0~8 h长时间的热休克实验中,心脏组织scHSP70的表达随着热休克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强的趋势,提示心脏组织在虾类的应激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9.
测定了绒螯近方蟹和肉球近方蟹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其长度分别为529bp和525bp。二者的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36.3%、37.2%、15.9%、10.6%,35.2%、37.5%、17.1%、10.2%;不包括4处插入/缺失位点,两序列间有31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差异率为5.91%,其中转换18个、颠换13个,转换与颠换比约为1.4。对国外3种近方蟹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本文的2种近方蟹序列一起比对获得512bp的同源序列(含插入/缺失位点)进行分析,A+T的平均含量为73.5%,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共检测到变异位点67个,简约信息位点19个。基于已知的弓蟹科43种蟹类的16S rRNA基因502bp同源序列获得的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表明,Helicana、Eriocheir、Helice、Cyrtograpsus、Metaplax、Brachynotus属的蟹类各自聚为一支,且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表明其分别为一单系;但Hemigrapsus、Gaetice、Cyclograpsus属的蟹类却没有各自聚为一支,分子数据不支持它们分别为一单系。  相似文献   
930.
王芳  李筠  盛军  孙谧 《海洋科学》2010,34(7):1-7
RPD-1菌株分离自青岛栈桥近岸海水,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紫色非硫菌科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菌株RPD-1适盐范围较广,在NaCl含量为0~8%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在NaCl为3%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初始pH为6.0~9.0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pH为7.5时生长最快;不同光源的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不同,白炽灯光照下,生长速度快,日光灯照下,生长速度慢;RPD-1菌株蛋白质含量为58.5%,含各种必需氨基酸。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育苗实验结果表明,RPD-1菌株能提高菲律宾蛤仔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水体氨态氮测定结果表明,RPD-1菌株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