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江西省冻雨垂直温度层结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3年江西省89个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插值处理方法,对江西106次冻雨过程垂直温度层结进行分析,并建立冻雨预报思路。结果表明:江西省冻雨发生通常伴随1000-850 hPa剧烈降温和700 hPa增温,925-700 hPa存在明显逆温。融化层是冻雨发生的必要条件,87.7 %样本融化层位于700 hPa,9.4 %样本融化层位于850 hPa;一般以1000 hPa温度<1.0 ℃、925 hPa和850 hPa温度<-2.0 ℃和700 hPa温度≥0.0 ℃作为江西冻雨预报的温度阈值标准,同时也应注意融化层位于850 hPa的情况。地面气温越低,越有利于冻雨形成,冻雨发生时最低气温为0.0 ℃以下,平均气温为1.0 ℃以下。冷暖空气持续在27°-28 °N交汇,且鄱阳湖以南至抚河流域平均气温<1.0 ℃和最低气温<0.0 ℃出现比其他地区多,造成该区域冻雨发生频次比其他地区明显偏多。另外,通过大气逆温层结、地面气温与冻雨的对应关系,建立基于模式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的自动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以喜马拉雅山系为典型实例,究竟是气候作用还是构造作用引起山体隆升的问题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问题。无论是气候因素还是构造因素引起山体隆升,二者都与一个共同的地表过程——剥蚀作用相关,剥蚀作用对山体中地质体的影响可以用岩石矿物经历的热史演化来描述,所以,在造山作用研究中,山体或山脉的热史演化是揭开地质体经历地质过程、山体隆升研究的重要途径。利用河砂组成矿物来研究流域的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已经成为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以南约50 km处地东河段内的现代河砂,对其中的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及钾长石等四种矿物进行了高精度单颗粒激光40Ar/39Ar年代学测试,并进行了概率统计。地东河段河砂中富钾矿物40Ar/39Ar年代学统计结果显示,大峡谷流域的热史演化可以确定有多个阶段,分别可以识别出70~69、61~60、43~42、35~34、26~25、25~23、22~20、20~18、17~14、12~11、8~6、5~4及<2Ma等13个热史演化阶段。通过将上述热史信息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确定70~69、61~60、43~42、35~34、22~20和12~11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两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事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通过与全球深海氧、碳同位素记录曲线的对比,可以认为26~25、25~23、17~14、8~6、5~4和<2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气候变化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质体热史演化是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51例经外科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头颈部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资料,评价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1例全部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来源于B细胞32例(62.75%),T细胞19例(37.25%)。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鼻腔及咽环,其中鼻腔23例(45.10%),咽环(Waldeyer环)20例(39.22%),其余部位共8例(15.69%),包括眼眶3例,喉部、甲状腺各2例,腮腺1例。18例(35.29%)伴淋巴结转移。根据肿瘤形态分为3型,其中单发肿块型31例(60.78%),弥漫肿胀型17例(33.33%),溃疡坏死型3例(5.89%)。结论: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检查可以显示病变形态、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结合临床特点对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根据大跨高墩桥梁的结构特点,利用水平和转动弹簧单元建立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大跨高墩桥梁的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结合现行的《铁路工程抗震规范》,合理地选取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进行了大跨高墩桥梁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较软的土质条件会导致大跨高墩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增大;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则是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增大的重要因素;土结构相互作用并没有改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对超高桥墩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大跨超高桥墩的抗震设计和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以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发生的2000年6月7日缅甸MS6.9地震、2011年3月24日缅甸MS7.2地震和2012年11月11日缅甸MS7.0地震作为主要破裂源,计算3次地震震后周围应力的空间变化,给出其对滇西南地区断层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时间影响范围。结果表明:3次地震对滇西南地区活动断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主要为负值,即受到应力卸载的影响,其中包括大盈江断裂、龙陵—瑞丽断裂、南汀河西支断裂、南汀河东支断裂、孟连—澜沧断裂、打洛—景洪断裂和怒江断裂,量值范围在-0.06~-0.002 bar(1 bar=0.1 MPa),卸载影响最大的断裂为打洛—景洪断裂,为-0.06 bar,木嘎断裂和龙陵—澜沧断裂受到加载的影响,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分别为+0.002 bar和+0.004 bar。  相似文献   
106.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修力  路德春 《岩土力学》2011,32(Z2):10-20
指出了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课题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并从土的动力特性与本构理论、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土的液化、岩土体的地震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分析方法、物理模型试验与技术6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建议了应着重研究的学科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希望能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王秋明 《地下水》2009,31(2):128-130
泥结碎石近年来已在许多黄河堤防道路硬化工程中得到应用。详细介绍了泥结碎石的施工工艺,具体包括放线,准备下承层,材料回填,拌合,整形,碾压成活,检验,养生等步骤;并强调了施工控制的多个要点,为黄河抢险交通线发挥作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江陵凹陷深层富钾卤水井内降温析盐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江汉盆地西南部,其赋存有高温高压深层富钾卤水,该卤水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卤过程中的结盐堵井。不考虑压力等其它因素,只探讨单一因素温度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资料分析显示在50~150℃之间时,温度与溶解度线性关系较好;探索了岗钾1井井内析盐规律,发现在井深为1 600~2 400 m时析盐量最大。根据此规律,建议采用注入淡水法,使井内卤水得到稀释,以达到防止结盐的目的;建议稀释到对氯化钠溶液浓度略小于28.3%,注水井深2 400 m。  相似文献   
109.
根据波茨坦地磁场模型(POMME6.2),研究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围地区地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磁异常随高度的衰减特征.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对地表磁异常进行分解,分析小波细节组合和逼近信号的异常特点.讨论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磁异常分布相当不均匀.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龙门山—大巴山地区分布着较强的负磁异常;四川盆地为正磁异常,其他地区磁异常较弱.东构造结对周围地区磁异常有重要影响,它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壳磁异常都是在负磁或弱磁异常背景上,叠加着中短波长的正负磁异常.这些中小尺度磁异常由中、上层地壳磁性物质产生,走向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分布着清晰的弱磁异常带.龙门山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是磁异常强弱过渡带.青蒇高原中部东西向的磁异常,在东构造结弧顶地区呈弧形分布.青藏高原中部和滇中地块带状、团状磁异常具有相同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10.
位于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与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造山带之一,其中发育一条不完整的蛇绿岩带——南天山南缘库勒湖-科克铁克达坂蛇绿岩带,暗示古缝合线的存在。该蛇绿岩带北面的开都河水电站泥盆纪地层中发育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包括熔结凝灰岩、含晶屑酸性玻璃质熔岩和安山岩等),属于碱性-钙碱性系列,A/CNK值在0.82~1.31之间;该套岩石整体REE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并具强烈的Eu负异常。对熔结凝灰岩中岩浆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为393.1±3.4 Ma,与中泥盆统(D2)萨阿尔明组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安山岩可能来自于玄武岩分离结晶;熔结凝灰岩、含晶屑酸性玻璃质熔岩来自于上地壳部分熔融。推测其形成机制是:库勒洋盆在中泥盆世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释放出流体,导致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玄武质岩浆,部分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安山岩,随着俯冲持续和地壳不断加厚,玄武质岩浆对上部地壳加热使得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母岩浆,并最终喷发至地表形成熔结凝灰岩和含晶屑酸性玻璃质熔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