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主要论述了保存条件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保存条件主要指盖层的封盖能力、水动力条件和构造运动等因素。在地质历史中,上述地质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而改变吸附与解吸和吸附与溶解之间的平衡,挖制地层中的煤层气赋存形式,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文中最后以大城地区为例综合评述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42.
阐述了海藻标本的采集时间和地点、所需的采集工具、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443.
研究烃类的热化学氧化对分析油气保存条件和探讨深部碳循环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轻烃-MnO2-水体系为例,基于熔融石英毛细硅管和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在线观测热液实验技术,对油气藏中常见的轻烃热化学氧化反应的发生温度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轻烃热化学氧化温度随烃类碳数的增大而降低,从丁烷到十三烷,其反应发生温度从125℃降到约100℃,与热化学氧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顺序一致。表明烃类热化学氧化需要的温度条件并不苛刻,在3000 m以下埋深且含有氧化性地层的沉积盆地中即可发生。实验结果与准噶尔盆地地质实例基本相符,油气充注中心区优先氧化高碳数烃类,远离充注中心缺乏液态烃的井区发生甲烷等轻烃氧化,烃类的热氧化过程受烃类氧化顺序和油气充注时空差异性两大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444.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奥陶系超深层发现一批油藏和挥发性油藏,拓展了石油(液态烃)勘探的深度下限和规模增储领域。深层、超深层跨越多个构造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和热演化历史,油气成藏有其特殊性,超深层油气藏的形成与保持机制仍需深入探讨。前人在重点层系埋藏热演化史、油气成藏定年、含烃包裹体和原油稳定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超深储层中烃类与矿物基质、地层水的相互作用对油气演化和保存的影响作用还需深化研究。本文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埋藏-热演化史和古压力变化为约束条件,开展油藏演化系列模拟实验,在逼近地下储层油气赋存状态、上覆压力、地层流体性质和压力条件下,重建了烃类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温度是原油裂解的主动力,油藏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及持续时间是控制现今油气相态的决定性因素,而在VRo<2.0%时,地层水、灰岩储层介质环境等延缓了原油的裂解,有利于油藏的保存。对顺托果勒地区早期充注原油的保存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早期充注原油在顺北地区保存指数为67%~100%,顺南地区为17%~50%,推测顺北地区液态烃大量消亡的深度下限在10 000 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