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华北地台北缘绿岩带与金矿演化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北缴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绿岩带分布广泛。与国外典型绿岩带对比,具有趣镁铁质岩石不发商、变质深、构造变形强烈、个体面积小等特点。这是由于华北地台活动性较大之故。绿岩带中金矿分布甚广,按成因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变质热液型、混合岩化热液型、岩浆热蔽型和叠生型等。构成以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层的多时代、多种成矿怍用、多种成因类型相伴产出的成矿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22.
23.
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中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中赋存着丰富的金矿床。我国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台,也是重要的含金岩系。产在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金矿可分为绿岩带中的原生和再生金矿床两大类。金矿的形成是多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4.
25.
Taira  A 李文侠 《世界地质》1994,13(1):52-67
西太平洋现代日本本土(本州岛弧)与Izu-Bonin岛弧之间的弧-弧碰撞带(被称为Izu碰撞带或ICZ),为许多太古宙绿岩带的发展演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适用的运动学模式。ICZ中地壳的成分组合、热结构和构造样式与许多太古宙绿岩带的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具有高热流值的、厚的、较年轻的片状岛弧地壳与另一个地壳块体的碰撞产物。ICZ导致了地壳厚层片体的叠瓦状构造,并伴有与古老增生柱相并置的沉积物。许多太古宙绿岩带也显示出类似的地质特征。我们认为地壳的这种递增叠瓦式构造是许多太古宙会聚型边缘的普遍样式。  相似文献   
26.
27.
李洪志  杨泓清 《河南地质》1995,13(2):109-112
本文分析了河南灵宝地区绿岩型金矿一般地质特征,并以找矿为目的,建立了5大类型14种金矿找矿特征分类,提出了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建立的河南宝地区绿岩型金矿找矿新方法,并用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夹皮沟金矿产于晚太古宙绿岩带的下部层位。北西向的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田和矿床分布,而矿体主要受叠加于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断裂构造制约。金主要来源于围岩。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为主要成矿期。属多源、多期的叠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9.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