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2642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51.
彭志忠石产于湖南安化白钨矿区,是一种富含镁、锡、铝的复杂氧化物。矿物为浅黄褐色、浅黄色,少量无色,晶体呈六方板状。晶体化学式为:(Mg,Zn,Fe,Al)_4(Sn,Fe)_2(Al,□)_(10)O_(22)(OH)_2,空间群P_3ml,a=5.692(5)A,c=13.78(2)A,V=386.7A~3,Z=1。D=4.22(3)g/cm~3,H≥8,一轴正晶,ω=1.802(2),ε=1.814(2)。  相似文献   
152.
本文是华北太原组灰岩层牙形石古生态研究的初次探索。认为当生物碎屑含量适中时(30—50%),牙形石的丰度最大。海进初期和海水扩大时丰度也大,而海退时(泥滩相)丰度小。文章对牙形石与(?)类的互抑性提出质疑,并指出灰岩中微量元素的聚集主要靠生物骨骼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设备,对立方结构掺钕钇铝榴石多晶进行高温高压相变研究。实验分同时加温加压、独立加压、独立加温三类。对压力温度作用后相变产物进行了 X 射线衍射研究,对相变前后样品的配位数、晶体结构、晶胞参数、体积、密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4.
赣西南下奥陶统樟木曲组笔石带的修正和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笔石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樟木曲组的笔石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由原来的9个笔石带划分为11个笔石带,厘定了各笔石带的范围和笔石群的总体面貌,并逐带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文内还涉及到宁国阶的顶界、上下两层下垂时笔石以及关于肿笔石与心笔石混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5.
本文研究的复理石具有多种类型的递变层理,有大量波痕,尤其是干涉波痕及浪成波痕发育,古水流方向有双向性,有多级别韵律发育等,说明这一复理石是由波浪、底流、潮流等多种水动力作用叠加而形成的,其沉积环境属浅海直至潮坪。  相似文献   
156.
碱性岩中磷灰石、榍石和锆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岩的副矿物磷灰石和榍石是岩体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它们的稀土分布模式与母岩相同,向右陡倾斜,磷灰石的Eu负异常明显,榍石具Ce正异常,锆石呈大体对称“V”形模式,Eu负异常最大。与花崩岩中同一矿物对比,上述矿物都体现了幔源碱性岩浆轻稀土富集,Eu亏损小的特点。磷灰石、榍石和锆石相应富集了母岩中的轻、中、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这种置换行为主要是矿物晶体化学性质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7.
陕甘川交界区碧口群的绿帘石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帘石广泛分布于碧口群的各类变质岩石中,但以变质基性岩(绿片岩和蓝片岩)为主。绿片岩中绿帘石X_(?s)=0.23—0.37,但多为0.30—0.32,在不同样品中绿帘石成分变化很大,但同一样品中绿帘石变化不明显,说明其成分与全岩成分有关。蓝片岩中绿帘石X_(?s)=0.22—0.36,其成分在同一样品中也有很大变化,一般细粒者ps分子少,而粗粒者ps分子多,且常发育环带结构,向中心ps分子减少,说明蓝片岩可能经历了一个以降压为特征的变质过程。此外,该群也偶见绿纤石,但它们均被绿帘石包裹,不能构成独立变质相。  相似文献   
158.
159.
新疆东部三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郭召杰  马瑞士 《地质论评》1993,39(3):236-247
  相似文献   
160.
冰州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