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7篇
海洋学   8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系统评价清热化瘀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获得研究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清热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11篇随机对照试验105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瘀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总体疗效比单用西药及其他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疗法可提高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本次研究存在局限性,仍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相关指标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联合埋线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91例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电针、艾灸联合埋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1%,对照组为6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HAMD、HAMA、VF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艾灸以及埋线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和Vitalstim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组吞咽功能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吞咽造影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Vitalstim电刺激结合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大黄神阙穴区铺灸对脑卒中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 例脑卒中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大黄神阙穴区铺灸。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随访时观察便秘症状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BSFS)评分,于干预前后对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结果:最终观察组完成研究36 例,对照组37 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32/36),对照组为67.5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便秘症状积分、BSF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组内比较及干预后、干预后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SP、VIP含量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神阙穴区铺灸可改善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排便症状,并可提高SP含量、降低VIP含量,从而改善便秘。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首针灸处方,共运用穴位72个(十四经穴64个、经外奇穴8个),总应用频次234次,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腧穴部位是下肢、上肢及头面颈项;穴位选用频率最多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选用频次排前3位的为五腧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取穴处方重视阳经取穴与下肢选穴,灵活运用针灸上下配穴以及本经配穴的原则,该取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