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7篇
海洋学   8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平和质人群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差异,总结缺血性卒中阳虚证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0 例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组,10 例中医体质为平和质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进行血清成分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的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氨酸、富马酸、天冬氨酸等27种代谢标记物。结论:临床上可应用以上代谢差异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2.
介绍单兆伟教授从瘀论治缺血性肠病的临证经验。单教授认为瘀血为缺血性肠病的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关键的致病因素,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不利,湿热、痰瘀裹挟气血损伤肠络,治疗上应以化瘀为先,配合辨证辅以清热化湿、行气止痛、温肾健脾、益气活血等治法,临床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3.
介绍柳刚主任医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柳师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病机可总结归纳为“首责于肝,脾为之要,肾为其根”,并认为该病与后循环的解剖学结构密切相关。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独创颈椎横突旁针刺法配合耳穴压籽疗法。颈椎横突旁针刺法可快速松解横突周围肌肉,减轻对横突内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改善大脑供血;耳穴压籽则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两法联合使用能有效改善眩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大黄神阙穴区铺灸对脑卒中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 例脑卒中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大黄神阙穴区铺灸。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随访时观察便秘症状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BSFS)评分,于干预前后对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结果:最终观察组完成研究36 例,对照组37 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89%(32/36),对照组为67.5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便秘症状积分、BSF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组内比较及干预后、干预后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SP、VIP含量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神阙穴区铺灸可改善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排便症状,并可提高SP含量、降低VIP含量,从而改善便秘。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首针灸处方,共运用穴位72个(十四经穴64个、经外奇穴8个),总应用频次234次,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腧穴部位是下肢、上肢及头面颈项;穴位选用频率最多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选用频次排前3位的为五腧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取穴处方重视阳经取穴与下肢选穴,灵活运用针灸上下配穴以及本经配穴的原则,该取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由复杂原因引起的脑组织供血紊乱,造成梗死部位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疾病。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卒中,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预计在未来十几年内,中风将持续影响人类健康。影像学检查方法是确诊疾病和评估预后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工智能(AI)和影像组学(radiomics)广泛应用医疗行业,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NN)应用较多,尤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诊断中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效率远远超于人工阅片。本文基于CT和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