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01.
随着5G、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视频社会化时代。论文以抖音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城市网络特征,并利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本地与非本地联系划分的不同类型城市的不均衡分布模式与长期存在的“东—西”差距基本吻合,基于抖音社交平台的城市等级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城市等级体系;(2)整体网络呈现出了“三棱锥结构”,与“十四五”规划中城市群的发展格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3)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发展水平,次要影响因素为物流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4)不同地区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南地区受物流发展水平影响更大,东北地区除此之外受旅游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西北地区除此之外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且对不同地区的城市中心性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302.
利用网络文本大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法,通过游客对冰雪旅游的认知、情感与整体形象的分析,探索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1)冰雪、雪雕、天气等自然资源是游客对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基本认知形象。(2)游客对冰雪旅游资源、环境、体验的满意度较高,印象以积极正面情感为主。(3)整体形象上,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是“冰雪之城”,正向积极感知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303.
304.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水-能-碳”网络系统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混合水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居民消费,混合能、混合碳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资本形成总额。(2)水类网络循环率小于42%,能类网络和碳类网络循环率小于25%,网络系统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3)水类网络、能类网络、碳类网络系统鲁棒性向发展停滞一侧倾斜,整体展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4)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各部门间的水系统、能系统、碳系统关联性不强,控制与依赖关系尚处于偶发状态,产业间“水-能-碳”未能形成协同关系。厘清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规律,为实现低碳高效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305.
以1980年以来周星驰的98部影视作品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电影主创人员合作网络及其形成的区域空间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影主创人员合作网络的发展呈现三个阶段,且周星驰在合作网络中由边缘走向核心;在空间上,基于主创人员合作的区域空间结构呈现由香港向中国内地及海外扩散的网络特征,其中香港为网络核心,度中心度最高,其次为广东、上海、北京和台湾;在时序上,区域空间结构表现为由香港逐步“北上”中国内地的过程,并伴随合作网络而逐步扩大,并且影视公司属地在空间联系中“北上”的特征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从空间邻近性、文化同源性、商业导向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6.
基于WIPO数据库中全球专利合作数据,构建2010—2019年上海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以及2019年全球32个第一等级科技型城市间的科技创新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功能多中心迭代分析,探究上海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地位。研究发现:10年间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已经扮演了相对重要的角色,但并未明显提升自身在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上海在全球32个城市创新联系强度排名第六,在创新联系广度上排名第一,上海现阶段与其他城市间的科技创新联系表现为广泛多元而不深入的特点。通过功能多中心迭代分析对32个城市进行分级,可以发现网络中各城市的创新地位表现为多中心高低分布特点;上海与伦敦、鹿特丹的地位相当,位于第三等级;在创新联系强度排名前6名的城市中已属于“边缘型”,与前5名城市的科技创新联系强度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