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广泛发育了一陆相螺化石层.来自螺化石层上下沉积层位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Nm)泥灰岩的C、O、Sr、Nd同位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螺化石层所在Ng4段泥灰岩具有比其上下部泥灰岩较低的δ13C值和较高的δ18O值,而螺化石埋藏层位的泥灰岩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和87Sr/86Sr值以及相对较高的δ18O值.143Nd/144Nd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不明显,反映Ng、Nm沉积时期凹陷具有稳定的物源区;而C、O、Sr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变化则指示了古沉积环境的变化.其中Ng4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干热,Ng3、Nm1 2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热;螺化石层泥灰岩所表现出的低87Sr/86Sr值和螺化石壳体相对高的δ13C和δ18O值可能代表了区域上一次重要的气候干热化事件,该时期大气降水明显减少,湖泊蒸发量较大,使得盆地的水体盐度增加,水体中87Sr/86Sr降低和δ18O值增加,同时水体营养生物和河流输入的营养物质减少,致使田螺最终死亡.随后环境气候相对湿热,生物生产力提高和碎屑物质供应的增加使得87Sr/86Sr值和δ13C值增加,大气降水补给导致沉积介质的δ18O值降低.  相似文献   
122.
塔形马蹄螺(Tectuspyramis)是一种暖水性较强的海洋贝类,也是一种重要的礁栖生物,研究其自然环境中的食物组成对于认识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少直接的食物组成信息,对其食性和生态功能定位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17年春季在南沙珊瑚礁区采集了塔形马蹄螺样品,以18S rDNA可变区(V4)序列为靶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现场食物组成。共测得41个OTU,分属11个门类,包括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丝足虫门(Cercozoa)、刺胞动物门(Cnidaria)、Stramenopiles(不等鞭毛类)、网粘菌门(Labyrinthulomycot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多孔动物门(Porifera)、甲藻门(Pyrrophyta)、捕虫霉亚门(Zoopagomycota)。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塔形马蹄螺消化道中存在大量沉积物碎屑,其中有孔虫、真菌、后生动物是最重要的类群,占食物序列组成的99.76%,它们主要存在于海洋沉积物、有机碎屑和礁石表生藻类基质(Epilithic algal matrix, EAM)中。研究结果揭示了塔形马蹄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EAM中的小型生物和碎屑以及珊瑚礁石上的有害生物,推测塔形马蹄螺属于沉积物碎屑食性生物,可能在清除珊瑚表面藻类基质、促进珊瑚幼体附着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维护珊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在福建厦门近海采集到梭螺科Ovulidae尖梭螺属Cuspivolva 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 即武装尖梭螺Cuspivolva bellica (C. N. Cate, 1973)。标本采自厦门近海低潮线附近, 栖息于鞭柳珊瑚Ellisella sp.的枝杈表面, 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热带海洋生物标本馆。本文对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和记录, 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截至目前, 我国已知尖梭螺属共8种, 该新记录种的发现和报道,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4.
孙启梦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22,46(10):13-23
继中国沿海汇螺科Potamididae分类学研究I后,又完成了汇螺科的分类学研究II。本文主要论述了汇螺科中拟蟹守螺属Cerithidea、锥蟹守螺属Cerithideopsis、望远蟹守螺属Telescopium及笋光螺属Terebralia共4属9种,其中1个中国新纪录种为邱氏拟蟹守螺Cerithideaquoyii(Hombron&Jacquinot,1848)。文中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研究论述,并对以往鉴定有误和使用混乱的种名进行了修订。目前为止,共整理分类出中国沿海汇螺科5属18种。为了解中国汇螺资源情况、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5.
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褶皱构造带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断陷带(云金表等,2002),是近年在环太平洋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银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Ag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相态为线索,采用矿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方维萱等,2001),运用高级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金石嶂银多属矿床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6.
钉螺流场实验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吸虫病是长江流域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钉螺是其唯一的中间寄主,钉螺的扩散将导致血吸虫病的蔓延。控制钉螺随水流扩散就能从根本上控制血吸虫病在灌区或居民点流行。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无螺取水方法,该方法已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了成功。这种无螺取水新方法是根据钉螺的生态水力学特性的系列试验研究和流场的计算水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得到的。  相似文献   
127.
Octoradiate Spiral Organisms in the Ediacaran of South Chi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Shales of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of South China contain a new disc-shaped macrofossil, 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 characterized by eight spiral arms that were probably housed within an outer membrane. Although the presence of eight radiating structures entails a resemblance to cnidarian octocorals as well as to ctenophores, direct homologies with these extant groups are unlikely. Instead we bring attention to the helicospiral morphology of newly reported embryos from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long-sought adults of the Ediacaran embryonic metazoans have finally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28.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采集的蛾螺科标本,发现了在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调查时于冲绳海槽水深850—1685m深海处采集的3号蛾螺科标本。经研究发现为一新记录属深海蛾螺属Bathyancistrolepis的一新记录种车轴深海蛾螺Bathyancistrolepis trochoideus(Dall,1907)。文中对其贝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齿舌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9.
对分布于中国近海的蛾螺科Buccinidae、鱼篮螺属Nassaria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共鉴定出该属12种,分别为:尖鱼篮螺Nassaria acuminata(Reeve,1844),尖旋鱼篮螺N.acutispirata(Sowerby,1913),多刺鱼篮螺N.cirsiumoides Fraussen,2004,带扣鱼篮螺N.fibulaFraussenStahlschmidt,2008,光滑鱼篮螺N.laevior Smith,1899,美好鱼篮螺N.magnifica(Lischke,1871),坚硬鱼篮螺N.solida(KurodaHabe in Habe,1961),棘刺鱼篮螺N.spinigera(HayashiHabe,1965),缝合鱼篮螺N.suturalis(Adams,1855),脉管鱼篮螺Nassaria varicosa ZhangZhang,2014以及两个鱼篮螺未定种Nassaria sp.。文中对物种的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根据最新分类系统对相关种名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30.
孙洁 《海洋世界》2012,(1):70-71
螺钿,又称“螺甸”,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