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段登飞  蒋少涌 《岩石学报》2017,33(11):3507-3517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金铜矿化有关的岩体在浅部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成矿的作用,本文对鄂东南矿集区鸡冠嘴矽卡岩型金铜矿成矿岩体石英二长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并利用电子探针(EMPA)分析了其中辉石和角闪石的主量成分。岩相学特征显示辉石形成时间早于角闪石。辉石成分变化较小,而角闪石成分变化较大。角闪石可根据Al的含量分为高低两组,即高铝含量的自形角闪石以及低铝含量的半自形及他形角闪石。高铝角闪石又不同程度的被低铝角闪石交代。通过矿物温压计估算辉石形成的温度和压力为1055~1071℃(平均1060℃)和224~312MPa(平均255MPa)。高铝角闪石形成的温度和压力为809~864℃(平均833℃),108~193MPa(平均137MPa),低铝角闪石形成的温度和压力为721~766℃(平均741℃),48~67MPa(平均56MPa)。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并且从高铝角闪石到低铝角闪石,熔体的氧逸度从△NNO+0.6升高到△NNO+1.9。岩浆经历了连续的侵位历史,从9.6km到5.2km的岩浆房再到2.1km的浅地壳处就位。岩浆在9.6km处经历了辉石的分离结晶,在5.2km处经历了角闪石及少部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在2.1km处经历由于降压引起的流体出溶。由于深部的分离结晶作用,熔体中的水含量增加,氧逸度升高。较高的水含量使岩浆更容易演化出成矿热液,较高的氧逸度使岩浆演化早期没有硫化物的分离结晶,从而阻止了成矿元素在岩浆演化早期亏损。鸡冠嘴岩体较浅的就位深度也更有利于成矿流体的析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鸡冠嘴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82.
义县组底部层位发现恐龙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义县组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含有丰富的以热河生物群为代表的生物化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义县组沉积夹层中陆续发现珍稀鸟类、小型兽脚类恐龙中华龙鸟,以及原始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但是有关珍稀化石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上下层位关系、沉积环境和时代归属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区地调中心从1999年10月开始,对辽宁省北票市-义县之间的义县组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不仅确定了珍稀化石沉积层在地层层序中的确切位置,而且在珍稀化石沉积层以下,即义县组底部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83.
小浪底工程修建对黄河河口淤积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整理、分析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 ,坝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基础上 ,利用若干经验关系式 ,就小浪底工程修建后对黄河河口区清水沟流路的淤积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 :在小浪底水库初期蓄水拦沙运用阶段 ,淤积减少、河口砂嘴发展速度变缓 ;在后期正常调水调沙运用阶段 ,淤积又有所恢复 ,河口砂嘴发展加快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945bp,其中ORF区975bp,编码3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33bp.3′非编码区37b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LDO-C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发现ALDO-C基因在翘嘴红鲌的肾、肝、肌肉、性腺中均有表达,且在肾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同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分析翘嘴红鲌的肾组织显微结构和ALDO-C基因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ALDO-C在鱼类肾单位和集合管结构、调节肾组织水平衡及抗病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考虑将翘嘴红鲌醛缩酶C基因作为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用于翘嘴红鲌鱼的分子辅助育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5.
在实验池投放一定数量的生物刷和生物球等生物滤料,研究其对翘嘴红鲌生长、池塘水质及细菌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实验池翘嘴红鲌生长有增加趋势,对池塘水温、pH、DO、TP、H2S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在30 d时水体COD显著降低(P<0.05);在90 d时NH4-N显著降低(P<0.05);在60 d和90 d时NO2-N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池相比,在30 d时实验池水样与生物球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30、60 d时,实验池生物刷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90 d时实验池水样、生物球、生物刷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实验池水样、生物球分别在30、90 d时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生物滤料可增加池塘的异养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降低水体弧菌数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水体,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86.
长江口南汇嘴潮滩短期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主要呈现淤涨态势,而且年内过程季节性差异明显;受区位差异影响,不同观测断面的潮滩冲淤演变呈现特征不尽相同,断面1冲淤变化最为显著,年最大冲淤厚度均在10cm以上;(2)在波浪、潮流的作用下,区域内沉积物很容易被掀动悬扬,而且输沙环流系统的存在有利于悬沙向浅水区输运且在该区域内沉降淤积,从而为潮滩发育提供泥沙来源;(3)受"碧利斯"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天气影响,研究区域内潮滩出现"大冲大淤"现象,即台风强侵蚀期过后滩面高程短期内恢复明显.由此可见,潮滩短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87.
0601强台风"珍珠"北翘路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应用日本JMA数值产品的低层风场资料,对0601强台风“珍珠”近90°北翘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在弱的引导气流形势下,台风中低层风场不对称分布变化,显示其将西行减速、停滞和近90°北翘,中低层风场不对称分布是由冷空气、越赤道气流和热带气旋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8.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垦东地区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凸起及邻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圈闭,讨论了该地区的断块体运动类型,并对水平伸展运动和翘倾运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垦东凸起及邻区断块体运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的伸展运动、掀斜或旋转运动;②通过计算垦东凸起...  相似文献   
89.
鸡冠嘴铜金矿床是鄂东南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组大理岩中,矿石矿物以黄铜矿和黄铁矿及少量金银矿物为主,与矿化有关的蚀变包括矽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等。根据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将成矿过程划分为干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硫化物阶段为金矿化的主要阶段。矿相学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铜矿和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包括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可见金以银金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不可见金为纳米级自然金。主要载银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银矿物多以可见银(硒银矿、碲银矿和辉银矿等)产出,包括独立银矿物和显微包体银;不可见银主要以次显微包体的形式分布于硫化物中。鸡冠嘴铜金矿床是高温岩浆热液与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Au在高温热液中可能主要以氯络合物、碲络合物或碲化物熔体的形式搬运。随着矽卡岩化等蚀变作用的进行和热液温度的降低,热液中氯被消耗的同时硫逸度快速上升,Au主要以金硫络合物的形式在热液中运移,硫化物阶段早期大量Bi-Te-S矿物及少量纳米级自然金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包裹于近于同时沉淀的黄铁矿中,随后碲银矿、辉银矿及硫铋铜矿与硫化物及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共生产出。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和硫逸度的进一步降低导致金络合物不稳定,当Logf Te2-20且-14Logf Se2-10时,金矿物与硒化物与黄铜矿近于同时沉淀,或充填于先期沉淀的黄铁矿微裂隙和其他矿物之间的空隙中。综合分析表明,鸡冠嘴铜金矿床成矿过程中Te和Bi对Au的富集具有重要重用。  相似文献   
90.
江陵凹陷南缘盐井-申津渡凹地的早始新世新沟嘴组发育一套钙芒硝-石盐的蒸发岩系地层。岩相学和矿物学证据显示,含盐系地层的主要盐类矿物包括石盐、钙芒硝、硬石膏,形成于常年性的盐湖环境中。钙芒硝为原生-准同生的盐类矿物。根据盐类矿物的类型和沉积特征以及典型暖相盐类矿物(原生钙芒硝)的广泛发育,推断出盐井-申津渡凹地在新沟嘴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为暖型。钙芒硝δ~(34)S组成为25‰~33‰,高于同时期海水硫同位素(17‰~19‰),可能经受过细菌改造。除此之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时,盐井-申津渡凹地的硫酸盐物质也有可能来源于西部较老时期的含硫酸盐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