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4 毫秒
41.
本文利用南海西沙群岛潟湖区29 d的全水深浮标观测资料研究了潟湖区内正压潮和内潮的基本特征,采用深度平均方法分析海流的适用性,并讨论潟湖区内潮的主要来源。深度平均流的动能谱显示全日潮流占主导,其动能占整体海流动能的41%。对比分析深度平均流和Tpxo7.2模式预测的全日、半日潮流的调和常数,两者均表明全日正压潮流受地形调制,主轴方向为西北-东南向,而半日正压潮流主轴方向为东-西向。两种方法得到的全日正压潮流大-小潮存在半个相位(6~7 d)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全日正压潮和全日内潮潮龄不同,存在部分相互抵消,且全日内潮大潮发生时间在深度上存在差异,推测由于缺少海表和海底的测量数据,导致深度平均方法得到的全日正压潮仍然包含全日内潮信号。调和分析结果表明,全日内潮的动能中相干部分占比高达91%,说明潟湖区的全日内潮是正压潮与局地岛礁地形相互作用产生,而从远场传播而来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42.
海南岛小海潟湖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海潟湖南部和中部2个柱状沉积物XHK04-01和XHK04-04进行了粒度分析,210Pb分析,总有机碳、总氮、总硫的含量分析,并且利用C/N,C/S在沉积物中的不同研究了小海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小海南部和中部地区以粉砂为主,近年来粘土含量增加,水动力条件变弱;海水对沉积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小,沉积物上覆水体呈淡化趋势,但相对于小海南部,中部淡化程度小。小海南部沉积速率较大,达到0.623cm/a;总有机碳、总氮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含量相对稳定,陆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80%左右,60年代之后含量迅速上升,特别是1973年以来,陆源有机碳只占到总有机碳45%左右,自生有机碳增加。小海中部沉积速率较小,为0.216cm/a;总有机碳、总氮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含量相对稳定,陆源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70%左右,最近50a来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快速增加,陆源有机碳只占到总有机碳47%左右,自生有机碳增加。小海中部和南部沉积环境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稳定,在最近50a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小海潟湖口门束窄、修筑防沙堤、入海河流改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3.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古地理背景、古水动力以及古气候条件,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了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该模式分三个阶段即与海侵期相对应的以灰岩沉积为主的障壁潟湖沉积阶段(阶段Ⅰ)、与海退相对应的以灰岩夹蒸发岩沉积为主的障壁咸化潟湖沉积阶段(阶段Ⅱ)和与低海平面期对应的以膏岩盐沉积为主的障壁膏盐湖沉积阶段(阶段Ⅲ...  相似文献   
44.
王宏 《华北地质》2022,(1):1-17
以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年代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以及在服务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接着,通过对渤海...  相似文献   
45.
渤海湾西岸南大港、北大港中晚全新世潟湖底板虚拟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志文  王宏  李效广 《地质通报》2005,24(7):672-676
约400km^2的1:5万白水头-歧口镇幅是渤海湾西岸南大港与北大港古湖的组成部分。以1:5万白水头-歧口镇幅175个区域地质调查点的多维数据——点的坐标、点的地表与所揭露的潟湖底板的高程和区域性年代学框架——为基础,对南、北大港古潟湖其余约880km^2未实测区域布设控制贝壳堤和潟湖底板高程的虚拟三维地质点275个(虚拟点的坐标、贝壳堤顶部与湖底板的高程)。应用C-Tech公司EVS Pro软件的三维技术处理实测与虚拟的450个地质点,获得了约5000年以来、面积约1280km^2的南、北大港古潟湖底板与贝壳堤的模拟形态。  相似文献   
46.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潟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永暑礁小潟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 682 a B.P.以来环礁潟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 682 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 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相似文献   
47.
华南港湾海岸的地貌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作者参加华南海岸和港口调查研究的体会,对华南现代海岸的形成条件和港湾海岸的地貌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川南晚二叠世硫铁矿作为煤系沉积型硫铁矿床的典型代表。近10年来,笔者在该区大范围内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所占有的资料表明,该硫铁矿不属于煤系沉积,而是火山-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49.
辽宁海岸沙砾堤—潟湖体系沉积特征与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海岸带,沙砾堤-潟湖体系沉积环境演化表明,冰后期由于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在9000aBP.左右海水开始侵入本区,8000—7000aBP.前的海平面约高于现海面1.5—2.5m。近5000年来,海面趋于下降过程中,并有波动和相对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50.
早寒武世晚期四川盆地构造背景为"两隆夹一凹"的格局,气候干旱炎热,为膏盐岩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剖面、岩石薄片及区域地质调查等资料,总结了下寒武统膏盐岩发育特征。基于岩性特征、岩性组合方式及分区的不同,对水动力特征、沉积构造、膏盐岩单层厚度、发育规模及位置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结合岩相古地理研究,建立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膏盐岩主要以含膏白云岩类和石膏岩类为主,膏盐岩厚度介于0.74~419.9 m,具有分布广、变化大等特点,沉积中心分别位于重庆-合江一带、利川-彭水一线,整体上呈现"山字型"展布特征;2)膏盐岩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白云岩或泥(砂)岩夹膏盐岩组合、膏盐岩与白云岩呈韵律性互层组合、膏盐岩夹白云岩或页岩组合,分别发育于潮上带、潮上带相对低洼处及潮上带-潮间带上部水体较深且循环受限的凹陷处;3)膏盐岩主要形成于川东南静水潟湖、其次为川东及川西南扰动潟湖与混积潮洼,即"一主两副"的多潟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